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890篇 |
免费 | 710篇 |
国内免费 | 15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0篇 |
劳动科学 | 18篇 |
民族学 | 168篇 |
人才学 | 138篇 |
人口学 | 4篇 |
丛书文集 | 8990篇 |
理论方法论 | 1673篇 |
综合类 | 11660篇 |
社会学 | 579篇 |
统计学 | 4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5篇 |
2023年 | 371篇 |
2022年 | 394篇 |
2021年 | 485篇 |
2020年 | 474篇 |
2019年 | 442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291篇 |
2016年 | 375篇 |
2015年 | 641篇 |
2014年 | 1224篇 |
2013年 | 1095篇 |
2012年 | 1540篇 |
2011年 | 1585篇 |
2010年 | 1495篇 |
2009年 | 1551篇 |
2008年 | 1782篇 |
2007年 | 1461篇 |
2006年 | 1416篇 |
2005年 | 1306篇 |
2004年 | 1256篇 |
2003年 | 1102篇 |
2002年 | 911篇 |
2001年 | 740篇 |
2000年 | 587篇 |
1999年 | 315篇 |
1998年 | 180篇 |
1997年 | 118篇 |
1996年 | 84篇 |
1995年 | 48篇 |
1994年 | 52篇 |
1993年 | 22篇 |
1992年 | 31篇 |
1991年 | 36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0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5篇 |
195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本真内涵在于“通达现实世界”,与此相应,通往现实世界的历程构成马克思哲学革命出场路径,具体表现为:从“理想主义”向“现实本身寻求思想”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基本前提;从探寻“理性现实”到研究“感性现实”是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重要转向;从“异化劳动”到“对象性活动”切入现实意味着马克思通往现实世界的深入发展。在揭示全部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过程中,现实世界从初次显露到完整呈现。这代表通往现实世界的彻底实现,马克思哲学革命由此真正出场。 相似文献
72.
如何对历史领域以及旋绕在历史上空的各种虚幻意识形态进行“解蔽”和批判一直是马克思的重要工作,马克思正是用前提性批判、总体性批判、历史辩证法批判的方法论拨开了历史领域内各种虚幻意识形态的迷雾,使历史的本来面目得以显现,并坚持了现实性、历史性和主客同一性的方法论原则,这为当前的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方法论的指南。 相似文献
73.
74.
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是在科学技术逐渐占领人文领域的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要找回人文科学的真理,恢复亚里士多德时期的实践智慧。在伽达默尔的实践哲学视域下,文学阐释是文学作品意义呈现的过程,作品和对作品的阐释共同构成文学文本的存在方式。文学阐释不仅仅是为了激活文本,更是一种改变自身的实践行动,其最终目的是对人的存在的反思。作为实践的文学阐释就是将对文本的理解应用于自身的特殊境况之中,其本质是对自我的理解,文学阐释的过程就是读者与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视域的扩大意味着读者自身意义的开拓。 相似文献
75.
76.
金林南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81-93
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生成思想政治教育哲学,它是哲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中介。哲学在历史性演化中,生成了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的思维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的反思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和创新性的思维保证,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获致创新性的主体条件;根本性思维方式形成思想政治教育追根究底式问题意识;价值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性“学识”与“见识”的思维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参与时代精神活动最重要的桥梁和平台;实践性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摆脱表层性、思辨演绎性现状的思维工具,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能够洞察并融入人类整体性实践系统的方法论,是落实反思性、根本性和价值性思维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反思性、根本性、价值性和实践性特点是相互生成、互为条件的,统一并服务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77.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围绕全球复杂多变的文化现象,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就其哲学意蕴来看,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揭示了人民美好生活的文化需要,要求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化建设,旨在实现文化内含的价值追求;二是指出了家庭文明、党内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的“育人”作用、“化人”作用、灵魂力量,旨在阐释文化外显的作用机理;三是要求在文化基因测序遗传重组进化过程中,实现“文化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统一,旨在驾驭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新时代文化哲学反映了人与文化关系的三个侧面,代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对于人与文化关系的总体性反思。 相似文献
78.
余玉湖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2):131-136
资本逻辑是导致生态危机的根源之所在。马克思将生态环境问题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联系起来进行思考,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实质上是从生态危机形成的根源问题上进行追溯和批判,生态危机的真正根源之所在正是资本逻辑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使然。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增殖原则、效用原则和生产原则进行剖析、批判,蕴含着重要的生态危机化解旨趣,对于克服和化解世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恶化、避免中国现代化重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发展经济而破坏环境的覆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9.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表现出鲜明的启蒙意识,在不同时期,它们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乡土文学以揭示病苦为核心,表现出批判蒙昧的启蒙意识;30年代乡土文学以皈依乡土为指向,表现出返归自然的启蒙意识;40年代乡土文学以审视人性为核心,表现出改良人生的启蒙意识.纵观三个时期的中国现代乡土文学,我们可以清晰的窥见三个时期乡土文学启蒙精神螺旋上升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80.
人口老龄化是随着人口结构变化而出现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体现。从哲学视角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蕴含丰富哲学意义的问题,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的问题,是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中相互影响的问题,是量变与质量、运动变化发展中的问题。为此,需要在全社会倡导孝老敬老的价值观,树立积极老龄观和科学人才观;大力发展科技和经济,提升化解老龄化社会各种问题的能力;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指导,科学应对老龄化;加强国家战略规划布局统筹,推进老龄化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