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5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6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朱熹解《论语》忠恕“一以贯之”,以“圣人之心,浑然一理”为一,以“一本万殊”解“一以贯之”,并与《中庸》忠恕“违道不远”联系起来,讲“‘忠恕违道不远’,正是说忠恕;‘一以贯之’之忠恕,却是升一等说”,从而建立了“天地无心之忠恕”“圣人无为之忠恕”“学者著力之忠恕”的理论结构,并在这个结构中阐释《论语》忠恕“一以贯之”与《中庸》忠恕“违道不远”区别和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2.
杨煌 《中华魂》2020,(5):12-13
打铁必须自身硬。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示要"一以贯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强调要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落实好讲话精神,就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障。  相似文献   
43.
春秋时代,周礼下移;春秋诸子,开启圣化大趋势;从民心到人性,从“有德”到“有道”,从礼仪到礼义,孔子之道“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44.
唐礼勇 《社会理论》2006,(2):232-253
涂尔干认为道德的要素有三——纪律精神、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以及自主或自决,在儿童身上可以培育这些道德思想。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体现了涂尔干一以贯之的社会学思想。同时对道德教育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后人影响甚大,通过从社会学和教育学两个角度,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涂尔干的道德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45.
张康 《中华魂》2014,(2):6-9
在新一届中央领导与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全党必须警醒起来”的告诫引起了全党上下乃至海内外的广泛关注。2013年7月,习近平同志赴河北西柏坡调研时再次强调“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认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反映出习近平同志强烈的忧患意识。秉承忧患意识是习近平同志一以贯之的做法,既是思想境界,又是处世哲学,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态度。追根溯源,习近平同志“忧患意识”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6.
杨敏 《决策》2010,(1):14-20
又是一年岁初始。立在2010年的门槛上,眺望东方喷薄而出的红日,我们心中不由地升腾起一股跃动的.坚韧的、向上的力量。正是这股力量,促使“地方公共决策系列评选活动”一以贯之地走过了五个春秋,成长为地方政府创新领域一个独具影响力的品牌。  相似文献   
47.
请示报告制度是建党以来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和重要纪律,其历史演变包括初步探索、创立及巩固、重建与强化、突破与创新等四个阶段,其职责与使命旨在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在继承毛泽东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时,进一步吸收了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提出的加强党的领导是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根本目的、发挥领导干部主体作用是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重要保证等观点,找准了加强新时代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抓手,提出了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有效工作机制,创造性地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价值引领,坚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将请示报告制度向党内法规创新转变作为重要切入点,为推动请示报告制度在新时代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8.
孙玉会 《决策探索》2005,(11):38-39
一、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就各项工作的目的而言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就各项工作的重点而言的,要求把经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他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它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2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49.
在对文本进行校释的基础上,重新解读<老子>二十五章.关于章旨,这里提出了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本章所论述的道的本质性状以及如何体道的问题,可归结为哲学意义上的"一"来理解.本文主要从"一"与"道"、"大"等的语源关系加以探讨;一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句法特征,即主词和宾词围绕同一中心语而递相推转.这种句式在表达其内容时,更强调开头的主词和末尾的宾词之间的语义联系.所谓"人法自然"或"王居其一",充分表明了王作为人世间的最高统治者所应具备的体道精神.  相似文献   
50.
埃兹拉·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可以用“一以贯之”来形容,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知遇之感、信仰之重、重生之恩。庞德对儒学的痴迷,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儒生”,并使其在西方视域下建构了庞氏儒学。庞德与儒学的不解情缘贯穿于他多舛的一生,他追求礼乐仁和的政治理想,将儒学作为医治西方社会道德危机、心灵腐朽的良药,因此他发出西方社会“亟需孔子”的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