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46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46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5篇
理论方法论   69篇
综合类   317篇
社会学   100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31.
学山 《新劳动》2002,(20):35-35
电视剧《康熙王朝》有这样一个镜头,被康熙贬职的大臣周培公花十年时间绘制了一幅大清地图送给康熙,康熙把它展在孝庄太皇太后面前,孝庄趴在上面惊喜地看着,对康熙说:“什么都画上了,什么都画上了。”接着又问康熙:“有一样东西没有画上。”康熙说:“是人心。”孝庄说:“对!”康熙又说:“想取江山先取人心。”我记得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主题歌也有一句歌词:“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皇帝看来,  相似文献   
132.
橙子 《当代老年》2006,(2):29-29
我们都知道,《资治通鉴》与《史记》被世人称为“史学双璧”,司马迁以独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使生命与《史记》共同获得了不朽,他为完成《史记》而忍受的磨难使后人对他充满了敬仰;然而《资治通鉴》所遭遇的磨难人们却知之不多。为这部书,司马光率人撰写了l9年,并在很长时间里不得不避居洛阳,在最后还没完成的情况下,因有人上书皇帝说司马光拖延时日,混吃俸禄,他不得已提前向皇帝呈上了这部大书。据此可知,才华如司马光这样的人,有时也是要受点小人之气的。可以肯定,如没人打这样的小报告,《资治通鉴》会比今天更好看。可即使这样,读者仍会为其精练、丰瞻、博大、深广所倾倒,也使后来的几部同类书稿无法望其项背。  相似文献   
133.
高翔 《决策与信息》2005,(1):131-133
持续百余年(1681-1796)的康乾盛世,曾以国力强盛、气象宏伟震撼一时,其时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时人所谓“德业于今臻盛大,直超三五辟鸿蒙”,“舞遍两行红结队,儿童齐唱太平年”,即是对当时繁荣景象的生动描述,而在朝官僚和皇帝更对大清帝国的未来充满了自豪和自信,坚信“海甸巩于金瓯,邦家奠于磐石”。  相似文献   
134.
一部仅残存前十回的《红楼梦》旧抄本日前在上海的一次拍卖会上花落深圳,被年轻的书画收藏家、《红楼梦》爱好者卞亦文先生收藏。抄本存前十回正文文字,正文前残存第三十三回至八十回共48回的回目。著名红学家冯其庸先生将此残抄本与现存的11种早期抄本及程甲本逐字进行了对勘,认为其文字绝大多数同于早期抄本而异于程甲本,从而认定“这确是一个残脂本”。在京的部分红学专家也从该抄本的残存状貌、纸质墨色、抄写款式、特殊用字、回前诗的格式和避讳字的写法等方面考察,一致认为这是一部早期抄本的残本;又从脂评本和程高刻本的版本异同比照分析,认定其底本文字为脂评本系统,许多方面有与其他脂评本可互相参证处。并由此本避清康熙“玄”字讳,即或缺末笔、或改为元字,而不避道光皇帝讳,可大致确定抄成年代当在清嘉庆朝或之前。其中此本独出的文字更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冯其庸先生在10月31日的《光明日报》上撰长文予以专门介绍,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版本研究一直是《红楼梦》研究的主要方面之一,相信这部新抄本的出现及流布,必将促进对这一领域的研究。为此,我们专门约请发现及收藏者卞亦文先生及红学家林冠夫先生、杜春耕先生及红楼梦研究所的学生任晓辉先生谈谈对此抄本的初步看法,以期引起学术界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35.
皇帝读书     
散木 《领导文萃》2008,(3):140-144
古代中国的皇帝。如果考察他们的读书生活,可分为读书、不读书这两类。继之,读书的,又可分为因读书而成为“好皇帝”(所谓“做稳了的皇帝”)的,以及因读书而成为“坏皇帝”(所谓“亡国之君”)的这两类。  相似文献   
136.
孙玉祥 《领导文萃》2006,(12):155-157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朝不保夕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三国时期割剧江东的一代枭雄孙权,应该说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他的手下曾对魏文帝这么称赞他:“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法必加有罪。”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在赤壁之战中一破曹操,在犭虎亭之战中再败刘备,成为天下三分有其一,谁也不敢轻视的江东霸主——就是那个谁也看不起的曹阿瞒…  相似文献   
137.
戏里戏外,陈冲的星途开满了花在那个纯真年代,小花是全民偶像,18岁,她摘得文革后第一顶百花桂冠。8年后,她在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中,揪下花瓣,塞进嘴中,嚼出一丝苦笑,婉容成了奥斯卡  相似文献   
138.
吕坤是明代嘉靖和万历年间的官员,当过襄坦知县、山西提督、山西巡抚、右佥都御史、刑部侍郎。近读他的《呻吟语》,觉得很有意思。《明史·吕坤传》说他“刚介峭直,留意正学”,是对他的操守的中肯评价。读他的《呻吟语》,亦可见其人品。  相似文献   
139.
人才问题的重要性与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成正比。在改革开放、重视和争夺人才的当今时代,研究点历史上的人才问题,应该说是不无鉴镜作用的。文章考察了从游僧到帝王的朱元璋是如何重视和任用各类人才以及人才们又是如何起过作用的史实,以论证人才和识才用才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0.
林冠夫 《领导文萃》2010,(16):99-103
中国历史上,有三名亡国之君,都是史称后主。即:三国时蜀汉后主刘禅。南北朝时南朝陈后主陈叔宝,五代十国时南唐后主李煜。这三人,都是皇帝.其不能称皇帝.只称为国主者,各有特殊的背景和因由。此三人作为历史人物,俱为小朝廷皇帝。陈后主的辖地最大.也不过是江南半壁。刘后主为鼎足三分天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