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4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52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1.
通常来说,小说情节衍变乃源自作家本人的艺术修改,包括增、删、调、改等等,研究者通过不同版本的文本比较,可以探知小说家在思想情感、创作水平及文学观念诸方面的变化轨迹,这在西方小说或中  相似文献   
12.
历史小说一词的出现是进入20世纪以来的事情,1902年《新民丛报》第14号刊载《中国唯一之文学报〈新小说〉》一文,指出:“历史小说者,专以历史上实事为材料,而用演义体叙述之。盖读正史则易生厌,读演义则易生感。征诸陈寿之《三国志》与坊间通行之《三国演义》,其比较釐然矣。故本社同志,宁注精力于演义,以恢  相似文献   
13.
张整理 《今日南国》2006,(11):60-61
火烧信件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在官渡之战后,从缴获袁绍的文件堆中,发现许昌守城官兵和前线军中将士都有一些人私下给袁绍写信,准备投降袁绍。对此,浴血奋战的将军们十分气愤,纷纷要求惩治这些存心叛逆之徒。曹操却下令把这些信件全部烧毁。他说:“袁绍当初那么强大,官渡之战我军能不能保全,我自己也怀疑,何况别人呢?”这样一来,原来私通袁绍的人转而感激、忠实于曹操,原来心存观望的人也甘愿效忠曹操。曹操团结了文武群臣,终于力挫群雄,统一了北方。喜闻逆耳之言宋时,张咏在成都,听说寇准当宰相的消息,告诉他的属官说:“寇准确是罕见的人…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对历史演义的性质存在着争议,有些评论家认为历史演义是正史的通俗版,因而极力反对在历史演义中进行虚构。但大量的创作实践证明,为了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历史演义不可能句句依傍正史,必然在细节描写、心理刻画、语言描写、环境烘托等方面进行虚构,从而使历史演义成为虚实结合的历史小说。  相似文献   
15.
裴注在正文中为生僻字、多音字注音,采用直音、反切注音,共70例。直音有38例,反切有32例。  相似文献   
16.
李典,曹操麾下名将。其生卒年《三国志》没有记载,代表性的观点是《三国志辞典》所持"174-209"的观点。但笔者认为《辞典》把李典屯驻合肥的建安十四年(209年),误作合肥之战爆发的时间,又根据《三国志》关于李典"年三十六薨"的记载,得出李典生于174年的结论。然而合肥之战的爆发却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是《三国志》关于李典生平事迹的最后记载,另外曹丕于黄初六年(225年)追念张辽、李典合肥之战的功绩,据此笔者推测李典可能死于215年到225年之间。结合李典在初平三年投靠曹操、建安初年出任离狐太守时的年龄来看,215年为李典卒年的可能性似乎更大。若《三国志》记载的李典的寿命无误,笔者猜测李典的生卒年为"180-215"。  相似文献   
17.
裴松之《三国志注》中将包含预言的志怪故事引入《三国志》中,是通过预言这一媒介将史书与小说沟通、结合,用文学故事之含义注释史书所述历史事件,阐发历史事件所含深义以及给人的启示,一定程度上勾画出了小说的轮廓,启发了后来历史演义小说的创作。  相似文献   
18.
易培基所撰的《三国志补注》,其内容与价值至今鲜为人知。本文通过介绍易氏撰述的始末、评述《补注》的内容与得失,着重说明此书在今后《三国志》整理研究工作中仍有不宜忽视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三国志平话》的宗教文化思想主要表现在宗教历史观念与宗教人物形象两大方面。其宗教伦理化的历史发展观念,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惩恶扬善的宗教理想和世俗愿望。而道教神仙化的军师诸葛亮形象,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广大民众喜爱与崇拜诸葛亮、崇尚智慧与胜利的普遍情感和共同心理。二者体现了宋元民众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情趣,反映了宋元民众对三国历史的接受与流传,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0.
林国赞酷好《三国志》,在反复研读中发现了许多前人不曾注意的问题,撰成《三国志裴注述》。与其他清代学者不同,在研究《三国志》的过程中,他以裴松之注为主线,对裴注的优劣得失进行全面的概括,提出了一些独特的见解,从而拓展了研究思路,丰富了《三国志》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