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92篇
  免费   36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管理学   4214篇
劳动科学   214篇
民族学   493篇
人才学   437篇
人口学   394篇
丛书文集   4143篇
理论方法论   1349篇
综合类   9029篇
社会学   3882篇
统计学   1084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373篇
  2019年   350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355篇
  2016年   542篇
  2015年   757篇
  2014年   2031篇
  2013年   1639篇
  2012年   2019篇
  2011年   2334篇
  2010年   2164篇
  2009年   1922篇
  2008年   1965篇
  2007年   1436篇
  2006年   1135篇
  2005年   1059篇
  2004年   907篇
  2003年   776篇
  2002年   715篇
  2001年   528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881.
城市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有利于缓减城市热岛、降低能耗和增进城市人群健康。然而,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南京和杭州三个水系发达城市为例,在借助多源遥感和GIS空间数据计算三个中国城市地表温度(LST)及冷岛强度基础上,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回归方法探究各滨水蓝绿空间形态因子的对城市冷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特征,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揭示蓝绿空间众多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方面的受限问题。结果表明,武汉滨水蓝绿空间的强冷岛效应区域位于东湖、汤逊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南京则为秦淮河南岸,杭州则为钱塘江中段南侧和西湖南侧。决策树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形态因子也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水域形态对城市热岛影响作用明显。在杭州和南京,水面率和绿地率为主导因子,杭州受其共同影响占72.9%,南京则为61.8%。在武汉,水面率、水域形状指数为主导因子,受其共同影响占63.5%。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及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82.
西方人口迁移理论仅从宏观的理论层面上提供了迁移的解释,并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劳动力迁移的动力因素,而目前中国新生代民工所面临的城市推力因素对于这一群体的迁移决策所起作用则更为直接,进一步分析其城市推力因素,即非持久性迁移因素,降低城市推力成本,尽可能地规避持久性迁移的不利因素,已经成为解决中国农民工落户城市的关键.现在用对浙江省2517名新生代民工调查来说明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83.
884.
傅隆政 《创新》2007,1(1):72-76
建设创新型城市,是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和社会领域的深刻变革,是支撑引领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分析南宁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战略意义、战略方向和比较优势,提出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支撑南宁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85.
886.
887.
刘育林  黄岩 《南方论刊》2020,(10):43-46,62
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与流动人口的激增,全国多个特大型城市均已实行或拟出台相应的落户政策,以应对日益严峻的流动人口安置、治理与融入问题。作为同时拥有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全国经济与人口大省广东省,落户新政的实施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作用,而对其实效进行分析与研究则具有相当的意义。而这,主要体现在珠三角核心的广州与深圳二市。本文主要就落户新政实施大的背景下广州与深圳这两大特大城市收获的实效进行比较、对比与研究,归纳多方面因素并结合实际与社会现状,最终形成一定的结论,进行归纳与总结,得出适用于特大型城市落户政策的启示。  相似文献   
888.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总体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例如城乡文化融合建设。本文以城乡文化融合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城乡文化融合概述,接着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城乡文化融合的有利条件及困境,最后论述了推动我国城乡文化融合的建议措施,以便推动我国城乡文化融合,不断丰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整个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89.
8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