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7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212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358篇
社会学   43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首要性,强调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对个人行为的规定性,这是整体性方法论原则的鲜明体现。在西方主流经济学以个人主义方法论原则建立起来的分析框架中,由于排除了现实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个人行为被过度抽象化为理性自利的交换活动,由此演绎出一个虚幻的静态均衡的市场经济图谱。它只能以歪曲的形式碎片化地折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日益暴露其历史局限性的背景下日益退化为一种维护宪章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22.
个人的和社会的 大多数社会记忆的概念和理论都是在反对将记忆作为个人能力的概念中出现的。事实上,自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以来,西方社会记忆的概念史可被视作在反对个人主义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记忆中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解方式自洛克之后就成为思维和个人认同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23.
左璜  黄甫全 《学术研究》2012,(2):50-58,159
网络化行动研究充分关照社会性世界中人的网络化生活,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认识活动,既涵指一种融"虚拟"和"实在"为一体的生存实践——网络化行动,又关涉对网络化生活的自觉反思——网络化行动的研究,同时还指涉以信息通讯技术为工具的思维创造——网络化的行动研究。它以人为本,追求实现文化主体的自主性,借助技术的社会化,满足多元的文化欲求。网络化行动研究蕴含着文化知识论基础,以承认地方性知识为前提,采用行动者网络理论,追求实用主义真理观。传统的东方伦理温情文化,为网络化行动研究引入东方及我国并获得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沃土。  相似文献   
24.
当代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之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锦旗 《学术论坛》2005,(11):52-55
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是个人主义和实用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政治社会化和人本主义两大主要的理论流派。  相似文献   
25.
错误幸福观,直接影响了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感受和获得。当前的错误幸福观主要有:金钱至上幸福观、享乐主义幸福观和极端个人主义幸福观。这些幸福观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极端腐朽的和极度自私的。这种错误幸福观的滋长和蔓延,对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危害巨大,应该坚决反对和制止。  相似文献   
26.
《琅琊榜》与《基督山伯爵》同为复仇类小说,均在文学思想层面上彰显了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但在主人公个人主义话语方面却有很多不同。本文从个人主义意识、个人主义诉求、爱情观、环境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得出对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区分,是两部作品个人主义话语差异的主要原因。正确把握个人主义的尺度,恰是符合主流意识形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27.
1979年秋,丁玲从日本女汉学家中岛碧女士处得到<记丁玲>与<记丁玲续集>,两书于1934年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此后,香港的一些书店将其翻印.由于书作者沈从文与作家的特殊关系,此书成为海外丁玲研究的入门书.  相似文献   
28.
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历史与现实角度简要分析了美国的个人主义与中国的集体主义,并用实例论证了处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环境中的人们所持有的价值观念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9.
尽管生活意义是一个萦绕于所有时代的永恒问题,但生活意义的现代形态和传统形态的重要区别提示我们不应当忽视生活意义的现代性基础及其问题.现代性是当代人生活意义的总体、隐性的基础,并从根本上规定着生活意义的体验结构和表达路径,其中个人主义和主体性原则共同构成了这个基础的主要内容.个人主义和主体性原则在支撑和充实当代人生活意义的同时,也造成了预设虚假、自恋指向、视界狭窄和精神孤独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30.
幸福问题一直都是哲学史中倍受关注而又充满争议的一个话题。哲学史上的众多幸福论之所以没有真正地使人类走向幸福,是因为它们在理论的发端处就为人类埋下不幸的隐患。这种隐患总体上可以概括为非共在性的思维,具体表现在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与整体主义。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关系性的存在,但是,共在先于存在,这就意味着只有通过构建合理的社会关系,人们才能共同走向真正的幸福。事实证明,马克思是以一种共在论的视角,构建自己的幸福观,从而实现对传统非共在性思维的超越,最终使人类的真正幸福得以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