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15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15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5篇
社会学   19篇
统计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卫星遥感数据相比传统证据采集方式存在优越性,近些年也频繁地被国际和国内法庭争端当事方用作证据。法庭在是否采信的问题上立场不一,国际法院在涉及领土主权争端案件中对其较为排斥,国际刑事法院、欧盟法院和部分国家国内法院在涉及特定事项时态度较为肯定和积极。原因和卫星遥感数据本身的特质有关,在有着无可比拟优势的同时,其作为证据仍存在个人隐私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数据的可获得性以及专家证词真实性等问题。卫星遥感数据法庭可证据性问题集中体现了科技与法律之间相互促进和矛盾性,国际社会目前立法仍为空白,国际和地区实践处于分而治之的局面。  相似文献   
22.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载体,而社交网络更是在新时代下人与人交流必不可少的沟通形式,但是在获得便捷的同时,个人信息的泄漏为我们的网络生活覆上了一层阴影。本文旨在分析社交网络服务形式对传播的影响和微博时代下个人隐私的保护。  相似文献   
23.
清敏 《人力资本》2010,(2):34-35
在面试中.有些用人单位会问一些涉及应试者个人隐私的问题,诸如“你有男朋友吗?”“你赞成婚外性行为吗?”“如果客户对你提出性要求,你怎么应对?”。如果老板骚扰你,你怎么办?拿酒瓶砸他?”  相似文献   
24.
随着美国中情局前雇员斯诺登将美国的"棱镜"计划公之于众,全球舆论鼎沸。斯诺登是不是叛国者,美国政府是否违宪,诸如此类的讨论热火朝天。"棱镜门"为人们反思大数据时代的个人隐私与公共安全提供了一个范本。斯诺登潜逃、引渡以及政治庇护这样的情节增加了戏剧性,却无碍于反思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5.
这场由隐私挑起的对决,发生在国内两大桌面客户端软件供应商腾讯和奇虎360公司之间。9月27日,中国安全领域老大奇虎360公司,发布针对腾讯旗下即时通讯工具QQ的隐私保护器,公开对QQ宣战。10月14日,腾讯宣布已正式起诉360,要求奇虎及其关联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作出赔偿,并称法院已受理此案。360对腾讯起诉发表三点回应,并称将提起反诉,双方对战不断升级。  相似文献   
26.
说法     
《现代交际》2005,(10):11-11
被偷窥,“我”才存在?“信息失守”是被迫无奈,但由此我联想到有人愿打愿挨进行的信息“自我暴晒”。这是个隐私居奇的时代,八卦信息的时代,不断上演丑闻的时代。当隐私成为一种娱乐,道德的底线被压到尘埃里,越来越多的“各路神仙”,借助人们的偷窥猎奇心理,渴望扬名。而他们想一夜出名,一个百试不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甩出去卖了;自我暴晒,兜售隐私。用自抖猛料信息来炒作,炒热自己,成鱼也能翻身。  相似文献   
27.
公共汽车、白领、媒体、豪车、微博、诚信、个人隐私……当把这样一些逼近当下的元素和话题集合在一起时,你或许很难想象这会是拍摄了《霸王别姬》《赵氏孤儿》的大导演陈凯歌的新作。然而这次陈凯歌就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次难得的转型,关注现代都市题材。  相似文献   
28.
个人数据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于提高个人身份的可识别性,这有利于增强个人信息的保护力度,但同时也增加了个人信息不当使用和泄露的风险和危害程度。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社会。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支撑下,个人信息实现数字化,信息的搜集、传输、传播成本大幅下降,海量数据已成常态。物联网、云计算的蓬勃发展,使各种技术以信息技术平台为基础迅速整合,大幅提高个人身份的可识别性,给个人数据和隐私带来了新的风险。因此,个人信息和个人隐私的立法和公共保护已经成为极为必要的公共政策。  相似文献   
29.
经济危机的影响似乎至今仍未消除,众多求职者为了争取一个职位,使出浑身解数,可用人单位越来越挑剔,问的问题也越来越刁钻古怪,过多涉及私生活的问题让求职者好不尴尬。近日,李小姐就打来电话求助,称在面试时遇到了不愉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30.
大家在上网查资料时,常常进行关键字搜索、表单填写等动作.久而久之,浏览器中就会留下许多个人使用痕迹.用鼠标单击搜索或者表单空白栏时,任何人都可以对自动保存的记录进行查看,不利于保护个人隐私.那么,如何清除这些痕迹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