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5篇
  免费   268篇
  国内免费   315篇
管理学   544篇
劳动科学   58篇
民族学   312篇
人才学   243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2682篇
理论方法论   563篇
综合类   5545篇
社会学   956篇
统计学   49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23篇
  2022年   249篇
  2021年   282篇
  2020年   297篇
  2019年   253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285篇
  2015年   376篇
  2014年   726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759篇
  2011年   763篇
  2010年   761篇
  2009年   701篇
  2008年   824篇
  2007年   640篇
  2006年   519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79篇
  2003年   338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80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东方 《经营管理者》2013,(4X):291-291
高校学院办公室作为一个综合性管理机构,担负着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促检查和服务师生的重要职责,在学院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了高效地做好学院办公室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其特点和工作职责,提高办会室人员的综合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82.
困难生的帮扶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支持,而是由内而外全面的帮扶。本文通过案例简述,展示了与学生共情后,从学习、心理和经济方面的全方位帮扶以及取得的成效,并探讨了对困难生帮扶的工作启示。  相似文献   
483.
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制定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我国新时期高等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工程图学应为适应21世纪人才质量的要求进行课程改革,在课程设置上增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内容。在课程安排上应和相关学科彼此配合、由浅入深;在教学方法上引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运用CAI课件增加教学魅力,确保教学成功。  相似文献   
484.
礼学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不同的理论发展。北宋时期的儒家学者在继承汉唐儒家经学传统的基础上,通过对礼与情、礼与性、礼与天理关系的论述,把礼提升为宇宙、人生的本体,同时还试图以超越之礼为根本,整合内在的道德情感与外在的人伦规范,建立礼一本论体系,丰富与深化了儒家礼学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485.
作为象形文字的一种,汉字的形成和构造往往带有深刻的寓意。中国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从汉字的构造,尤其是带有女旁汉字的构造,可以略见一斑。文章单从字的构造视角,对这些女旁汉字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妇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486.
清代金石学勃兴,义例分支亦随之蔚成大观。清代义例探求扩展了“金石三例”仅限于唐宋大家、名家的原有范围,分裂为骈文、古文、折中三派。金石学领域的关涉义例之作繁琐且有考史倾向,背离了“金石三例”开创的有裨文章的传统;辞章学维度的碑志义例研究与现世创作紧密相连,直接服务于创作,其探讨具有重要的文章学和文体学意义。  相似文献   
487.
本文综述了中国传统元素以及现代设计学的特点及内容、两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探析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交融,旨在为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学的更好交融以及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让我们中国传统艺术走出国门,立足世界.  相似文献   
488.
489.
王菊《主体转型与学术拓展:彝学研究六十年》一书以建国后中外彝学研究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以探求诸学者在该领域的正确性、创新性认识为目标,旨在彰显各学者在此阶段的真理性认识。该书以学术史的视角和价值尺度总结了彝学研究建国后的发展历程,厘清了彝学研究近60年的发展过程和脉络,将彝学学科研究未来的发展置于该学科学术史的视野中加以审视,而且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彝学研究的发展、创新提出了新目标,为今后该学科的学术研究者提供一个宽大的学术史视野,一个准确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4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