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1.
本文从受胎前男女双方的调养、受胎时天时环境的选择,到受胎后的养胎、胎教及择偶婚龄等方面阐述了中国传统的优生方法  相似文献   
42.
李明玉 《老年人》2005,(11):56-56
中秋过后,冷空气活动逐渐增多;由于气压较高,空气会很干燥。中医理论有“天人相应”的观点,是说人体生物环境必然会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为了适应季节更替的变化,我们要遵循基本的养生原则。秋季养生的基本原则是防止秋燥,抵御寒凉,开宣肺气。精神上,要保持情绪乐观,内心宁静,早睡早起,收神敛气。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秋天白昼热、早晚凉,所以早晚必须多穿点衣服,不要怕麻烦。即使⊙湖南中医学院副教授周祖贻秋凉话养生是出门锻炼身体,也不宜穿得太少。如果运动时出了汗,要及时擦干,更换衣服。晚秋时节的运动量也不宜过于激烈,以防耗散津气,…  相似文献   
43.
陈旺全 《老年世界》2008,(12):36-37
炎热的夏季是治疗慢性疾病.尤其是调养冬季常见呼吸道疾病的最好时机.也就是中医常说的“冬病夏治”。历来中医理论重视和强调未病前的调养调护,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重视在缓解期增强人体内在的抵抗力.提高机体免疫能力.改善引起疾病的体质状态.达到“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理想治疗境界。如冬季常复发的慢性疾病及一些阳虚阴盛的寒性疾患.  相似文献   
44.
《小康生活》2005,(3):53-53
“困乏无力,提不起精神,浑身懒洋洋的。”这是目前很多人的一种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春困。有些人以为春困就是免疫力下降的表现,中医专家陆广莘教授认为:春困并不是病态,当然也与免疫力没什么关系。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主要由于冬春两季的气候变化大,人的身体需要有一个适应调整的过程。人们在寒冷的冬季和初春时,受低温的影响,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保持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45.
《难经》最早记载肝的具体形状“独有两叶”“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考察历代医籍肝脏图像,在晚清受西医影响之前,脏腑全图中的肝脏形态多绘为简化的二叶,在肝脏图中则以绘为两片,“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为常。古代肝脏图像的基本形制,虽与实际解剖相较有所形变,但多有相通之处,是基于实际解剖观察所得。其整体二叶之形与肝应春气,木之甲坼皆两叶相应,其“左三叶,右四叶”的小叶之数和肝体阴用阳的特性相关,是以象数符号展示肝脏的生理机能和特性。中国古代脏腑图像的绘制集解剖观察、中医理论、象数文化等于一体,是科技和文化汇融为一的典型代表,不可简单视之。  相似文献   
46.
《领导文萃》2008,(1):6-7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中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停留在经验和哲学思辨的层面,没能“自上而下”地走下去,这导致长期以来中医理论无法用现代语言予以描述,形成中医与西方医学无法互通互融的格局。科学家应逐步突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  相似文献   
47.
江北雪 《老年世界》2009,(21):35-35
健身养生是人类抵御疾病、保护和延续生命的自我防御措施。然而,养神又是诸多养生方法中不可忽视的手段之一。中医理论认为:精、气、神是人生命的灵魂,所谓神,即人的气质精神。一个人的身体素质好与坏,首先是由人的神态和神采、举止气度表现出来。因此,老年人养神促进健身养生愈加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48.
田园 《老人天地》2013,(6):50-51
治眼也要标本兼顾在中医理论中,眼睛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灵枢·大惑》上记载:“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认为眼睛与人体精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后世医家据此而归纳为“五轮学说”。通过观察五轮的形色变化,可以诊察相应脏腑的病变,对眼科临床和内科病症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贺梅 《老人世界》2008,(7):48-48
调神养生指人在安静环境中,静心养神,调适情志。古人认为神在于养,情在于节。因此,中医理论认为调神为长寿之本。调神养生包括以下几项: 一是安心养神:养生者心情应清静安逸,排除杂念,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于内,疾病无从生。外表上虽形体劳作但不使疲倦,能随其欲而满足愿望,使体健无病。这就要求人们应以宽广胸怀对待生活。《寿世青编》有这样的话:“未事不可先迎,遇事不可过忧,既事不可留住,听其自来,任其自去。”  相似文献   
50.
安心 《老人世界》2008,(12):54-54
俗话说“寒从脚起”。脚离心脏最远,足部脂肪薄,保温能力差,所以很多中老年朋友一到冬天就特别怕冷;白天手脚冰凉,穿得再厚身上都暖和不起来;晚上睡觉,被子盖得再多,被窝也是通宵冰冷的。整个冬天都缩手缩脚,感冒不断,老病也易复发和加重。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说的肾阳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