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4篇
社会学   1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关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小平同志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6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月2日,苏联政府就发来照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斯大林履行了自己的一个诺言,这对新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国际支持。  相似文献   
63.
自1959年到1969年的中苏进行了长达十年的论战,1969年到1979年又经历了十年的对抗。其原因有很多,但是本文认为最关键的原因有两个,即意识形态的分歧和国家利益的;中突。在意识形态方面,中苏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评价以及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等都存有很大分歧;在国家利益方面,是苏联的侵害和中国的反抗形成了矛盾,恶化了中苏关系。  相似文献   
64.
李立三在20世纪30年代初代表全党充当苏联共产国际的替罪羊,除"立三路线"外,还有一条正确路线之说完全是后人杜撰;30-40年代居留苏联15年的工作与生活沉浮不定,40年代中期回国热心报效祖国却被污"里通外国".隐性、显性和虚假的"苏联背景",给李立三的政治生涯加上了厚重的阴影和悲剧色彩,一旦造神运动兴起,李立三即难逃厄运或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65.
20世纪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走向破裂,其中原因既有现实主义方面的,也有双方不同的观念建构的。就建构的因素而言,中国对苏联主要有两种认同:建国后前十年为"兄弟"、"老大哥";60年代末为"社会帝国主义"国家。这一变化是由二者对利益的不同认同造成的。中国重在以"革命性"的观念原则划分敌友,而苏联重在以"物质利益"分亲论疏,这两种不同的利益认同路线导致双方不能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共享期望,分裂最终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66.
中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以及苏联解体和我国处理同西部邻国关系的实践中可以得出许多深刻的 启示,即周边安定对新疆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建立以邻为伴、与邻为善的良好周边关系;抓住机 遇,努力开拓西部大市场。  相似文献   
67.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这对昔日的兄弟盟国最终兵戎相向.与之相反,中美关系却随之急剧增温,其间之因果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尽管不能说中苏关系的恶化是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根本动因,然毋庸置疑,中苏同盟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为中美关系的言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68.
中苏关系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苏同盟则是中苏关系史上的最重要问题。随着双方档案的解密和陆续开放以及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出版,学术界关于中苏同盟条约的签订及其影响、中苏同盟破裂原因的宏观探讨和微观考察均取得重大进展。这些成果或可引起对某些中苏关系史的重要结论乃至新中国外交史中一些重大理论问题的反思。  相似文献   
69.
1950—60年代中苏关系演变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50 6 0年代的中苏关系包含了大国关系、社会主义国家间关系、不同文明国家间的关系、新兴民族国家与传统欧洲大国的关系等广泛的研究内容 ,以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领导人等诸多因素 ,因此一直被世界各国学者视为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有重要研究价值的案例。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中苏关系研究的主要进展和问题进行梳理 ,以期对今后的研究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70.
由于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和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事实,从而构筑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自我优越感和华夏文化优越论。然而,中国自明朝起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事实和近代中国经受的百年耻辱,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自强而敏感的个性特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共领导人,他们的思维和决策无疑对中苏同盟关系的进程发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