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2篇
社会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音乐能以它特有的要素打动人心 ,它的优美起伏的旋律能感染人 ,异彩纷呈的奇妙音色更能使人的心灵产生共鸣。在音乐教育活动中 ,乐感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课上课下 ,更多地欣赏名曲 ,是提高悟性 ,努力创新的必然途径 ,是音乐教育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又一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2.
赵丽敏 《现代妇女》2014,(7):353-354
20世纪初,不少国家的有识之士纷纷投身于艺术教育改革的热潮当中。瑞士的达尔克罗兹(1865-1950)通过教学,发现许多学生缺乏乐感和表现力。他深入研究后,认为:乐感是由节奏引起的。节奏不仅可以用听觉来感知,其他有机体也能觉察。那种把肌肉和神经感觉置之度外的教育方法是极不完善的。于是,他提出:唤醒天生的本能,培养对人体极为重要的节奏感,建立身心的和谐,使感情更臻细敏锐,使儿童更加健康活泼,激发想象力,促进各方面的学习。然而,芭蕾基训课中乐感与表现力是非常重要的。苏联著名美学家莫·卡冈注意到这一点,指出:“古典芭蕾是舞蹈艺术的一个种类,它使用的语言已有300年之久。古典芭蕾的形象结构在音乐、文学和表演艺术的交叉影响下形成。尽管迄今为止对新的舞蹈语言进行了多年执着的探求,然而古典芭蕾语言仍然是‘图案’可能性与‘叙事’可能性的最有机的结合。古典芭蕾比‘情节—再现’舞蹈或哑剧要紧密得多地和音乐联系在一起。同时具有日常节奏舞蹈所没有的那种心理表现能力。换言之,它把不同的而在许多方面甚至对立的艺术创作形式(如音乐和表演艺术)成功地固结为一个形象整体,正是这种情况决定了它在舞剧中的稳固性和不可替代性”。  相似文献   
13.
14.
钢琴演奏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艺术,在钢琴教学中,需运用辩证统一的教学模式——即将读谱、演奏技法以及乐感的培养三者相互协调、促进。并通过钢琴教学中的演奏及乐感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的循环认知、模式信息认知与演奏技巧创新认知等能力的培养。肖邦夜曲op.9-no.1音乐语言丰富多彩,通过肖邦的这部夜曲作品教学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了解肖邦的创作追求,帮助学生增加抒情性乐曲的乐感与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利用潜在类别分析识别积极老龄化的4种类型:脱离型、家庭参与型、公民参与型和综合型.建立OLS模型和有序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积极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关系.研究发现,相较于脱离型,其他类型的积极老龄化能够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积极老龄化类型与两个生活质量指标的关系因其所包括的活动性质和数量而异.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取乐意识是中国古典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戏曲自其产生之初便与喜剧结下了不解之缘,凸显出强烈的取乐意识。戏曲中的喜剧,无论是以讽刺为主的作品,还是以娱乐调笑为目的的作品,诙谐机智、调笑取乐都是极其活跃的审美因素,富于取乐意识。戏曲中的悲剧,往往不是一悲到底,悲中有喜,悲喜交融,表现出喜剧性的取乐意识。“乐感文化”、民间立场、娱乐需要等因素是形成中国古典戏曲取乐意识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刘墉 《东西南北》2009,(12):52-52
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说的话90%以上是废话的人,他就有快乐;低过50%废话的人,快乐感便不足。“今天天气真好!”——这就是一句废话。包括国家元首在内的问候都包括这句话。每个人活在这个空间里,都知道今天天气好不好,可是为什么有人就要说出来呢?其实说这句话的目的就是要引申出其它更多的意思,包括心情好不好,想不想活动,支不支持我。于是乎,  相似文献   
19.
宋初的文化积累造就了庆历思想、政治、学术的新变,因陋守旧的士风一变而趋于激昂高扬.这种士风有时表现为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有时则转化为沉潜的道德坚持.欧阳修文论中对主体精神的高度关注,正是当时思想文化演进在文学中的体现.欧阳修和他的后学们在强调道德完成的同时,怀着对中国文学性文化传统的依恋,深入地体味并表现丰富多彩的现世生活与人生感受,这对于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展是意义深远的,其坚守文艺的意义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刘俊伟 《现代妇女》2013,(10):238-238
中国的戏曲是集表演、音乐、舞美于一身的多种艺术形式的融合体,作为司鼓人员,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具备良好的戏曲音乐节奏感和乐感,具备良好的记忆与反应能力,掌握多种剧目和流派的知识,是做好司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