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13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519篇
社会学   90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1.
已有研究运用全国生育率统计数据,验证了利用初育年龄能够对终身生育率进行较为准确的估计。在此基础上,文章应用2010年江苏、安徽、河南、湖南和四川五省以及2013年吉林省的农村人口整村抽样调查数据,对初育年龄和终身生育数量的显著负向相关关系进行了再次验证,并通过对微观个体生育行为的分析,发现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其他因素对二者同时产生的反向影响,并从队列视角讨论了农村人口生育水平的估计方法。实证结果表明,育龄妇女受教育程度越高、初次生育前有过外出非农就业经历的,初育年龄越大,同时终身生育数量越少;其配偶的上述个人特征对于生育时机和数量的影响则表现出与前者相异的作用。虽然独生子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二者之间的负相关性,但是随着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宽,文章所使用方法的可靠性也将增强。因此,对于经历了明显时代变迁的农村人口而言,利用同样为队列指标的初育年龄估计终身生育水平的方法,更有利于对农村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长期预测,从而为人口预测工作以及相关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2.
为了克服传统选线方法原理复杂,可靠性低,利用实小波变换处理行波信号的缺乏相位信息和平移敏感性的缺点,在对小电流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各线路电流初始行波的故障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从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提取故障电流行波信号,利用双树复小波变换得到的相位信息和幅值信息进行故障选线,原理简单,适于在线分析.通过仿真验证了此选线方法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3.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胡适、罗隆基等人发起一场要求“人权”与“约法”的运动。学界一直以来大都视之为中国学人争“人权”的运动。然而在现代国家建构的视野下,“人权”、“约法”本为其题中要义,其时中国学人相关诉求的背后,更是他们之于现代国家的理解和建构规划。在这一意义上,他们批判、重建国民性,亦是为现代国家准备相应的国民性基础。因此,这场“人权运动”也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和现代国家公民自我确认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融入到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系脉之中。  相似文献   
94.
作者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六大主要报纸的报道与记载为资料,生动再现了世纪之交纽约城的丑闻与轰动事件。展现了一幅镀金时代美国纽约的浮世绘:城市日新月异,豪门纸醉金迷;经济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堕落……作者提醒我们对这个社会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本文是其中的片断。  相似文献   
95.
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研究的审视和新世纪的展望(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宗桂 《学术界》2002,(1):254-268
二十世纪的中国哲学研究 ,是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相一致 ,亦即与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一致的 ,因而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作为一门独立的学问、一个现代意义的学科门类 ,中国哲学及其研究经历了从萌芽到成型再到成熟的艰难曲折的历程。其间 ,既有显著的学术成就和社会贡献 ,也有沉痛的政治教训和理论思维教训。在新世纪中 ,中国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其体系将逐渐完善 ,逐渐严谨 ,学科特点更加鲜明 ;中国哲学的民族性和世界性将进一步凸显 ;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世界化 ,世界对中国哲学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充分 ,在相互交流中 ,中国哲学的研究水准将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96.
“世纪初诗歌”概念的出现,使中国新诗进入到一个“过渡阶段”。而这种过渡性的产生,除了与“世纪初诗歌”本身的近距离和暂时性有关,关键还与其萌生了哪些艺术新质密切相关。因此,在正视这一概念之后,选取关键词的方式进行理论述析,就成为研讨这一时期诗歌现象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接续以往历史和指向未来的方式为基本前提,主要研讨了这一阶段诗歌的四个热点话题,从而在澄清问题的过程中,填补这一阶段诗歌并不苍白的历史。  相似文献   
97.
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一定世代科学认识水平的制约下,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了维系社会集群的更好生存与发展,由一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理想和文学艺术体现出来的关于人的文化追求。文学艺术,既是人文精神升华的体现者,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而广泛的传播者。二十世纪中国人文精神的演变大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受到本世纪人文精神演变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关于重建人文精神的讨论,已从文学界扩展到思想理论界。今天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既包含继承以往时代包括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对于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的人文精神,又包含与以往时代不同的以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为核心为主导的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98.
从“二拍”的书名、序言、小引以及小说中的议论可以看出,尚奇是凌初小说理论的核心内容,凌初主张小说写耳目之内、日用起居中的新奇之事,反对写耳目之外的荒诞不经之事,凌濛初的尚奇观在小说批评史上极富理论价值和创新意义。凌濛初认为“二拍”是一部奇书,“二拍”的新奇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题材的新奇,其次是情节的新奇,再次是观念的新奇。  相似文献   
99.
屈原《天问》“厥萌在初”以下四句二问,训释颇存歧见。本文根据闻一多的训释认为,它们与紧接着的二问四句均质询羲、娲神话传说,故此八句四问,在《天问》内自成段落。“厥荫在初”是指羲、娲“诞出”葫芦。人,系植物所“生”,是许多民族肇始神话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0.
李贺诗风宋末即有仿效者,至元初,谢翱、刘辰翁等提倡揄扬,促成了李贺诗风的影响扩大。宋末元初诗人对李贺的接受和学习,一是由于文学观念的影响,更主要的是宋末元初家国巨变的惨痛经历,让他们更能理解李贺,欣赏李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