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9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6篇
人才学   29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14篇
理论方法论   73篇
综合类   520篇
社会学   89篇
统计学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91.
992.
以大开放促大开发是云南的必然选择根据变化了的国内外环境和条件世纪之初云南应在实施提升战略层次建设国际通道整合内外资源形成云南楔子确立开放重点构建新格N 1局这一对外开放战略上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993.
万俊 《南方论刊》2008,(6):83-83,80
自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提出素质教育政策以来,20多年过去了,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唯分数论的“淘汰教育”、“片面发展”愈演愈烈,素质教育的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两全”基本教育内涵无从体现,素质教育的质量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冲击。鉴于考试分数能够给考生、家长乃至学校带来直接的、现实的利益,单纯依靠宣传教育或者市场的力量来推动素质教育作用有限,只有依靠行政的强制力,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改变学校办学的利益驱动机制,从不同的层面建立起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强有力的保障机制,对高考制度的负面影响进行抵制、修正,才能使素质教育质量得到真正提高。  相似文献   
994.
王勃20岁时,曾在入蜀途中,写下了30首"入蜀纪行诗",惜其多已亡佚.王勃存诗中有6首纪行之作,当为"入蜀纪行诗".另有两首与上述诗歌题材和结构相似,或为"入蜀纪行诗"之存诗."入蜀纪行诗"的艺术特色是"壮美"而"抒情",是王勃在初唐诗坛上突破宫廷诗的束缚,开拓诗歌题材以及召唤诗歌感情回归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是王勃"诗文革新运动"主张的一次重要实践,因而对于把握初唐诗歌的转向以及王勃诗歌创作的脉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95.
建国初期,西南地区烟毒泛滥,毒品犯罪层出不穷。中央政府为彻底禁绝烟毒,自1950年2月24日发布了《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西南军政委员会据此发布一系列实施办法、细则等,其中《西南区禁绝鸦片烟毒治罪暂行条例》是西南地区也是全国唯一一个既有罪状及量刑标准又有处罚措施的法令。研究此《条例》,既可反映当时包括立法技术、处罚措施、量刑标准在内的法律文化,又可对当今的禁毒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96.
迄今为止,学界对顾炎武的研究呈现重学术而轻文学的局面.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究其根源在于顾炎武本身就是一位对清代学术诸领域有着奠基性重大意义且并不以文人自居的研究对象.然而,事实上,顾炎武的文学创作,特别是其诗歌创作,成就很高且影响深远.因此,诗文研究,应是顾炎武整体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应当摆到与其学术思想研究并重的位置上.现从诗文集整理情况、生平事迹研究、诗文创作研究、诗文思想研究四个方面,对二十世纪学术界对顾炎武的诗文研究状况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997.
王长华 《河北学刊》2012,32(2):253-254
20世纪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急速转型的时代,转型的必然结果是旧有的农村生活方式、乡风民俗、人际关系逐渐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袭,人们在欢呼着奔向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不无惋惜地感叹自身所熟悉的乡村文化的遗失.许多从农村逃离出来的现代知识分子,在离开了家园之后,都不约而同地患上了"都市怀乡病",无论是以理性的态度批判农村的愚昧贫穷、农人的麻木冥顽,还是以浪漫的情怀追忆乡村的简单淳朴、诗情画意,乡村都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心理情结.因之,乡土文学也成为20世纪文学中的"显学",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瞩目的事实.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队伍中,无论是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还是剧作家,大多都涉及到乡土题材创作.  相似文献   
998.
《中国民族》2019,(11):13-14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民委监督检查司负责人就《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意见》的主要框架以及如何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记者:请介绍一下《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答: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发端,展开于改革开放,到新世纪蓬勃发展,再到新时代的深化提高,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相似文献   
999.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怡 《中国社会科学》2012,(2):164-180,208
长期以来,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依托"新文学"、"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和"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等文学史叙述概念加以展开,成就斐然,但也存在若干亟待反思的问题。其核心症结在于,这些概念和叙述方式都有意无意地脱离了特定的国家历史情态,从而成为一种抽象的"历史性质"的论证。今天,文学史应在更符合中国自己的历史情态的基础上叙述文学的史实,近年来学界提出的"民国文学史"的积极意义正在于此。不过,重要的不是概念的提出,而是我们需要通过新框架的研究揭示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独特的生成机制。研究在不同细节上展开的"文学机制",有别于我们过去所熟悉的社会历史批评,也不是对西方文化研究理论的简单移植。由此,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中属于中国自身特征的一系列规律有望获得独立的挖掘,并最终形成中国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汪孔丰 《北方论丛》2012,(2):100-104
元末明初,由于战乱等原因,许多徽州、江西等地移民纷纷卜居桐城。经过数代人的努力,通过科举入仕,这些移民逐渐由普通的耕读之家发展成为声势显赫的著姓望族。这些望族的形成,为明清时期桐城文学的发展、文化的繁荣,以及文献之邦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积蓄了更为持久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