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5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管理学   69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91篇
人才学   2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49篇
理论方法论   60篇
综合类   1013篇
社会学   53篇
统计学   15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文通过对视觉造型教育所存在的范围及基础内涵,进行发展性的把握。提出对视觉造型教育的目标进行相对独立性的动态规划,关键之一是把握教育对象的整体学习阶段,以通识教育的方式来重点构建中小学阶段的美育启蒙和人文熏陶,延伸式构建高等教育阶段扩展性和探究性学习的发展内容,其内容涉及广泛的艺术文化领域和社会热点研究;关键之二是实践体验与社会环境资源的运用,在工作环境的审美体验中获得成长和发展;关键之三是以特色教育为先导的学科互融,文、艺、理、工的学科互渗,贯彻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原则。这一构造过程以延伸式动态教育调节、课程名称的动态调节和教师角色的动态调节,来作用于视觉艺术范围内的专业和非专业受教育者的实践体验,以此来引导视觉造型教育目标的相对独立性,为社会创意产业的发展奠定创新性的内容。  相似文献   
52.
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等诸多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在经济、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区域与区域之间呈现局部性特征。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推进,民族“互嵌”格局建设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关系优化模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是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互鉴的产物,其刻写着不同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的“互嵌”状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促成“共同富裕”的空间互嵌作用、具有培育“民族相牵”的区域文化整合作用、具有“连枝同气”的心理凝聚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的路径在于:完善民族互嵌的制度界面,奠定公共性建设的“物质基础”;累积民族互嵌的能量场,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搜寻民族文化体系的“共通性”,培育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53.
民族互嵌虽是一个现代概念,却有着深刻的历史渊缘,恩施地区的民族互嵌格局可以追溯至明清时期。在明清中央政策的推动下,民族互嵌格局以人口迁移、土司从征、朝贡、建立学校和书院等途径得以形成。在此背景下,恩施本土文人不局限于其少数民族身份,主动融入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恩施地域涌现出一大批封建文人与文学家族,其文学创作体现出多民族的双向接受与认同,彰显了强烈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54.
沈祺人  余若澜 《阅江学刊》2023,(2):162-170+175
往常认为《正气歌》多铺陈议论,但若引入宋学义理解读,则可见其直白鲜明的铺陈之下含藏着丰富的隐喻。正气之正、学圣贤、大丈夫、卿相之不动心四个意象呈现出与孟子、韩愈、石介的多重互文。《正气歌》旨在抒志,非为辨学,此诗取材宋学义理并熔铸意境。文天祥就义的义举与诗文互证,将文才、义理、情志通贯为一,充分彰显了宋代士人学孟子的大丈夫之志。  相似文献   
55.
樊浩 《江海学刊》2006,(5):26-31
伦理—经济的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是指伦理学与经济学在概念、理论方面的相互诠释和相互移植,它是20世纪学术发展走向辩证综合的重要表征。互释与解释的过程,是“意义”对话和商谈的过程,也是价值让渡和价值互动的过程。但是,由于“意义”“理解”中难以避免的“过度解释”,以及“价值霸权”的现实语境,使互释与移植逻辑与历史地潜在价值异化的危险,“价值殖民”——“价值霸权”——“价值异化”,就是它的一般轨迹。意义对话的合理性与必要性,价值异化的危险性,使伦理—经济概念互释与理论移植处于选择的二难之中。超越二难的创造性的学术理念与学术智慧就是:价值生态。“价值生态”的要义是:以伦理—经济的价值生态的建立,而不是以伦理学或经济学某个学科的意义实现为互释与对话的价值目标;以生态法则进行伦理—经济的意义对话和价值互动。由此,互释与移植的过程,便成为由伦理—经济的生态互动而进行的新的价值创造即生态价值的创造过程。  相似文献   
56.
57.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提出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成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命题,也是重要目标。2014年习近平首次提出"建立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后,"互嵌"一词成为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民族理论等学科讨论的热点范畴,然而学界基于社会结构、社区环境等角度的分析较为集中,而利用"民族互嵌"的视角切入分析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研究相对较少。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框架以及社会学家Zukin 和 Dimaggio "嵌入性"四种类型的分析范式([1])进行结合,进一步分析"互嵌"下的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路径。  相似文献   
58.
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提出“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这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民族互嵌成为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方略。基于此,本文从自然地理空间、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社会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等五个向度,探索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增进各民族共同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59.
《圣经》是许多英美经典作家和诗人文学艺术创作永恒的母题。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著名的战地诗人威尔弗雷德·欧文也不例外。他有极浓厚的《圣经》情结,他的诗作通过化用《圣经》典故,将作品与钦定本《圣经》进行互文,从而增加了诗作的厚重、可读性和艺术魅力。本文考察了诗人的有关文化背景,分析了他的诗歌特色以及它们与钦定本《圣经》之间紧密的艺术关系。  相似文献   
60.
旅游推动各民族广泛交流、跨区域流动,是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载体。通过对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坡月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候鸟人”被巴马长寿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所吸引,到此进行居家式康养旅游,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村中城”现象。“候鸟人”与当地壮、汉、瑶等各民族通过“在一起”实现了空间互嵌与融入、经济互利与互惠、文化共享与共建和情感认同与归属,在生态与生命之中找到了交融的共同性,使坡月村逐渐发展形成交融共生的民族互嵌社区,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一个生动范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