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25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9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5篇 |
劳动科学 | 6篇 |
民族学 | 11篇 |
人才学 | 10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188篇 |
理论方法论 | 23篇 |
综合类 | 368篇 |
社会学 | 17篇 |
统计学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41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36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47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63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38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29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马燕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6(2):43-47
在中国历史上,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源远流长,频繁密切。河湟地区回族与蒙古族的社会交往不仅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而且在经济贸易中形成了一种互补共生型的经济结构形态。 相似文献
112.
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国化道路——对"中国文学批评"学科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基本上都是在西方思维模式的影响下进行的,具体而言,主要经历了.学科化"、"体系化"、"范畴化"三条西化之路.要使中国古代文论从"失语症"中解脱出来,必须经过四个步骤第一.承认中国文论较之西方诗学的异质性和话语独立性,避免"以西释中"或"以中注西"的倾向;第二,在"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这个命题中进入"古今对话"的现代阐释性理论视域;第三,在"古今融会"的同时进行"中西化合".以中国文论的话语规则为本,融和或化用西方的理论资源,最终达到中西跨文明对话语境下的"中国化"研究.在承认中西方文论异质性因素的前提下,进行跨文明对话,中西文论思想的交流、互补和超越,最终达到"中西化合"的无垠之境 相似文献
113.
民族传统文化包括本土民族民间艺术、民间美术,独具特色的很多造型手段,本身就具有与现代设计手段的相通之处.文章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分析了大量作品,指出现代艺术设计应不断拓展与本土民族艺术语言互通、互补、互融和互动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14.
115.
陈崇凯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8,29(1):33-38
本文从西藏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古代地域经济的特点,论述了自然资源、交通环境对西藏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与中原及长城以北不同的是,西藏高原是一个既有农业又有牧业同时又有农牧兼作的独特的混合型经济区,加上政教合一的政体,因而形成特有的三大领主制庄园经济,与中原农业经济区存在天然的互补关系。与内地的互市贸易和内部的盐粮交换是促进其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也是研究西藏古代经济史重要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116.
吴效刚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1):106-108
构思是写作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必然性是由写作这种精神劳动的构建性、创造性特征所决定的;非构思是一种生成性写作,是作者在特定触煤刺激下显意识的重构或潜意识的突现;写作过程中构思与非构思共存互补。 相似文献
117.
刘清涛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81-83
在美学理论中,激情是创作主体进行创作的动因,通过实践冲动实现主体的对象化。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一个中间环节,即主体对于未来对象化成果的预设”[1]“在艺术家这里就是审美理想。审美理想‘受胎’于宇宙意识,成熟于文艺家的创作思维即艺术思维中。”[2]既然审美理想受胎于 相似文献
118.
李有库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4):24-26
文学、音乐艺术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借鉴、补充、配合、孕育和启发的关系。通过这些关系,使作品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和更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9.
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及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敏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1)
图书是传承文化和科教的重要载体。随着印刷出版和信息传播业的发展,电子图书呈现出被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欢迎的趋势,纸质图书遇到尴尬的局面。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者,如何正确对待这种现象,冷静分析比较两种图书形式及所蕴涵的文化特点,寻求两种图书互补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业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是本文要阐述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0.
老庄思想以其超越自我、解构主体、追求自由、逍遥不羁的思想风格和尊重自然、顺道"无为"、消极避世的处世哲学,对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形成了一种反思和救济,使中国传统文化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同时又具有圆润和谐、柔中带刚的文化风格。二战后,西方对现代主义的反思逐渐汇成一股后现代主义的潮流。老庄思想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产生的时代虽然不同,但在反思传统、追求多元、解构主体等方面极为相似,在科学、理性极度高扬的今天,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消解西方的文化困惑和加强东方文化建设的人文情怀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