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646篇 |
免费 | 522篇 |
国内免费 | 248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462篇 |
劳动科学 | 228篇 |
民族学 | 53篇 |
人才学 | 306篇 |
人口学 | 118篇 |
丛书文集 | 3475篇 |
理论方法论 | 651篇 |
综合类 | 7982篇 |
社会学 | 800篇 |
统计学 | 13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7篇 |
2023年 | 569篇 |
2022年 | 576篇 |
2021年 | 673篇 |
2020年 | 641篇 |
2019年 | 531篇 |
2018年 | 239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492篇 |
2015年 | 784篇 |
2014年 | 1711篇 |
2013年 | 1306篇 |
2012年 | 1474篇 |
2011年 | 1583篇 |
2010年 | 1438篇 |
2009年 | 1660篇 |
2008年 | 1388篇 |
2007年 | 1101篇 |
2006年 | 942篇 |
2005年 | 933篇 |
2004年 | 641篇 |
2003年 | 615篇 |
2002年 | 501篇 |
2001年 | 404篇 |
2000年 | 328篇 |
1999年 | 140篇 |
1998年 | 69篇 |
1997年 | 27篇 |
1996年 | 27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18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9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21.
22.
家族企业是民营经济的主体,其创新行为与创新结果是国家创新驱动战略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然而目前学术界对家族企业与创新活动的研究却存在相悖观点,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创新投资对家族企业系统性影响研究。基于社会情感财富理论,本文采用Beta系数对系统风险进行测量,探索创新投资与家族企业系统风险之间的关系。对2012-2020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的A股上市家族企业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投资与家族企业系统风险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只有当研发投入强度跨越门槛值(1.2%)时,创新才会显著增加家族企业系统风险,但是当研发投入强度超过门槛值(1.6%)时,创新投资会显著减少家族企业系统风险;从作用机制来看,创新投资通过对非沉淀性冗余产生作用进而影响家族企业系统风险;从作用情境来看,家族涉入程度强化了创新投资影响家族企业系统风险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为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了依据:家族企业只有持续创新投资、突破门槛约束,才能最终降低企业系统风险。 相似文献
23.
24.
25.
基于湖南省387个家庭农场的微观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关系网络、违约风险感知对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违约风险感知越大,家庭农场选择有政府参与的间接流转模式可能性越大,关系网络对家庭农场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选择存在显著影响,关系网络对违约风险感知与家庭农场选择土地经营权流转模式选择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6.
本文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的特点,提出了银行风险控制的相关问题,同时比较详细地给出了计算机智能决策系统如何对银行风险进行辅助决策,并用模块化的结构介绍了该系统各部分的建立方法。 相似文献
27.
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商业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来自于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带动;另一方面,过于膨胀的资产价格为银行体系带来了隐患。基于2008年至2018年的13家上市商业银行的数据,使用固定效应回归模型研究价格波动对中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的影响。结果表明,房价上涨将导致商业银行系统的风险增加;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的增加将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使商业银行可以承受更多的风险;国内生产总值的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有利的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有助于降低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水平。基于实证结果,本文提出了三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8.
伴随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以及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导向和实践的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愈发重要,尤其在培育社区社会资本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社会资本进行社区和居民两个维度三个层面的解构,打破以往单向培育的关注点,进行双向培育互构的探索,并以C社区商业街联盟为实践缩影,讨论其现实可行性,并从社会组织自主性、治理限度和治理有效性三方面对两者的培育进行风险分析,试图在社区社会组织日渐饱和的情境下探索未来社区社会组织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9.
30.
营造包容性空间,构建包容性社会,加快推进空间治理的现代化进程,是现代化治理的重要目标。基于江苏省南京市Q社区的空间营造案例,从社区空间营造策略的视角出发,剖析国际化社区如何营造包容性空间。研究发现,基层政府基于中国居民与外籍人士的空间服务需求,运用多元参与、互动协商、文化治理等软性手段,通过建设人与居住地、社会、自然相融合的表征的包容性空间,组织温度、服务与文化协同相融的包容性空间的实践,构筑开放、包容与共享的包容性空间的表征等方式营造包容性空间。在营造包容性空间的过程中,基层政府空间营造行动的关键策略是采用“分型管理、内育外引”的主体包容策略、“内外兼修、空间包容”的技术包容策略、“多元网格、协商自治”的制度包容策略及“制度共融、成果共享”的结果包容策略,其根本目标在于打造国际化社区的治理共同体。包容性空间的治理技术对优化基层政府的空间治理能力、提升居民的参与水平与再造国际化社区秩序有积极效应,但亦潜藏多主体协同失序、政社关系掣肘、族群关系区隔、文化不稳定及包容性制度偏差等失灵风险。因此,基层政府需厚植多主体合作的治理机制、经营包容性空间的“适度性”,以利于国际化社区善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