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20篇
劳动科学   3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74篇
理论方法论   55篇
综合类   251篇
社会学   26篇
统计学   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一国的发展需要市场力量与政府力量的有机结合,产业政策是实现这种结合的重要工具。产业政策的多重属性决定了其不仅用以消除市场失灵,也是实现国家战略、形成竞争优势、保障产业安全的手段。中国广泛地运用了产业政策,总体上是成功的,但成本也很高。新时期中国的发展形势、战略目标、主要任务与以往已有很大不同,产业政策应以建设产业强国为目标,以改善营商环境为核心,结合对特定产业、领域与对象的结构性安排,消除发展中的约束因素,增强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遵循"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弥补市场缺陷,强化功能性政策,优化选择性政策,兼顾政策协调性,实现共赢国际化"等原则;根据形势变化,适时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82.
在林毅夫教授构建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理论框架中,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着一个国家和地区产业的比较优势,要使这种优势转为市场竞争力,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就要遵循“两轨六步法”式的行动纲领,指导有为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和降低交易费用,使潜在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最终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追赶和超越。对这一范式的解读发现,它存在着产业政策定义多变、潜在比较优势难以量化、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界限不清、产业分类标准不统一等多个缺陷,导致它的逻辑体系和产业政策指南不能无缝对接。就该框架的一致性、连贯性和条理性而言,还存在诸多学理上的问题或错误不能称之为产业政策研究的范式革命。  相似文献   
83.
在国家“走出去”政策的鼓励下,在日本政府对于清洁能源尤其是光伏行业的大力支持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光伏企业涌入日本市场.但由于日本政策、市场以及人文的特殊性,许多中国光伏企业的日本投资之路并不顺畅.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日本的经济现状、能源政策、光伏市场、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及社会文化共六个方面阐述了在日本投资光伏产业所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4.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5,(7):136-138
厉以宁:高投资未必会高就业经济学家厉以宁表示,就业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问题,投资应该更多地放在产能短板上。在适度投资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结构问题,不一定都要国家投资或者国有企业投资,要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他认为,"除了靠民间资本外,还要靠政策把中等企业、小微企业调动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来参与创业,  相似文献   
85.
86.
我国产业结构及其变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正确认识和全面了解我国的产业结构以及变动因素是我们制定产业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用投入产出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对产业结构中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力系数的测算,分析评价了产业结构的现状和相关的产业政策。此外,运用产业结构变动影响因素公式,计算并简要分析了各产业部门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对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87.
东亚金融风波促使人们对东亚模式进行深入而冷静的反思。本文通过对日本经济运行机制、产业政策、发展战略、企业组织与经营管理的考察,从转型期中国的角度,探讨日本经济崛起与衰退的根源,以期对中国经济转型有所借鉴。本文着重对日本政府行为进行了详细研讨,对有关政府行为的假说进行比较分析,提出政府行为惯性和政府介入极限的概念,并强调中观行为主体在制约政府介入行为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8.
从历史来看,英、德、美等西方大国在近代崛起的核心步骤乃是工业化的顺利完成。在此过程中,自由放任是它们遵行的基本原则,但这些国家也曾根据不同的国情对产业发展实施了各种干预措施。如利用国家政权力量为产业发展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通过立法手段促进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以科学技术变革推动产业振兴和发展;通过多种途径保持充沛的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金融机制以为产业发展提供融资渠道等。尽管时代已有不同,但这些政策措施对于今天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9.
由于缺乏必要的市场规范和相应的产业导向及市场调节的事后性,中国的激光视盘产业在毫无限制的市场机制下,陷入竞争过热和市场饱和的困境之中,进而导致了垄断及不公平竞争的出现。这表明,政府应充分发挥其规范市场和产业导向的职能,进行事前规范,使竞争控制在合理、有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0.
始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其根本原因在于受害国自身金融结构和体制上的弊端。我国为亚洲金融秩序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但金融危机的隐患不容忽视。应当树立金融风险意识,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强化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建立金融风险的预警体系,以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