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68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66篇
管理学   964篇
劳动科学   51篇
民族学   269篇
人才学   306篇
人口学   60篇
丛书文集   1632篇
理论方法论   834篇
综合类   3874篇
社会学   874篇
统计学   109篇
  2024年   220篇
  2023年   723篇
  2022年   701篇
  2021年   811篇
  2020年   476篇
  2019年   570篇
  2018年   165篇
  2017年   253篇
  2016年   275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49篇
  2013年   452篇
  2012年   423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380篇
  2008年   433篇
  2007年   292篇
  2006年   237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6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产教融合是我国实现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基于政策工具方法,将现有产教融合政策划分为供给型、需求型和环境型三种政策工具,将政府、院校、企业、社会组织界定为施策对象,将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作为施策目标。按照产教融合内涵中的“四位一体”和“四链联动”的要求,应用内容分析法,分别构建了二维分析框架和三维交叉分析框架,对2010—2021年期间的77份相关国家政策文件中的内容进行梳理,多角度分析政策工具、施策对象、施策目标之间的适配性。通过对1 417条政策条款进行编码和量化分析,发现产教融合政策具有政策制定主体的系统性、政策工具使用的多元性、施策主体的协同性、施策目标的衔接性、政策不同维度的耦合性五个方面特征。根据政策特征中所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产教融合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加强政策工具的均衡使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中介作用、加强“人才链”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基础,是把握全球大国竞争主动权和有利地位的关键支撑。中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以“中国式”的路径方向和方案选择、“现代化”的目标任务和时代要求,塑造产业内容多样广阔、产业结构系统相关、产业要素安全流动的产业经济系统。经过70余年的砥砺前行,中国规模庞大和门类齐全的产业生态、高速发展和广泛普惠的数字经济、市场广阔和潜力深厚的国内循环,以及党的全面领导和新型举国体制,为构建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产业体系进程中,我们也遇到许多约束条件。要打破这些约束条件,必须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核心技术的攻坚战、构筑安全包容的对外开放新高地、深化推进产业部门的融合渗透等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相似文献   
93.
城乡二元结构特别是城乡二元割裂的土地市场制度结构仍然是制约城乡融合发展的最主要障碍,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健全我国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对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及其机制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业农村内生增长、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及作用机理。我国城乡二元土地市场制度的特征及存在问题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不利影响,要加快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亟须深化土地征收制度改革,构建城乡统一土地市场制度创新框架,选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适宜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4.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意味着农村不是城镇化规划之外的因素,而是同等重要的另一方面,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应该同步推进,而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化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总结欧洲发达国家在城镇化与农村发展方面的经验,考察湖南省汉寿县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发现:就地城镇化,即在新村镇经济社会融合、基础设施到位、基本公共服务健全的基础上,让短期内无法实现城镇化的约占中国总人口40%的适度集中居住在村庄的人口享受到发展福利,是城镇化与农村发展协调推进的新思路。以村镇融合为特色的就地城镇化,可以促进居民生活水平和当地经济增长,实现城镇化和农村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5.
全球化时代,全球伦理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人类在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网络社会初露端倪条件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加剧,全球意识的形成,使全球伦理的建构成为可能;全球伦理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一个适应全球化潮流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但从目前来看,超越全球伦理两难处境的努力,又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96.
20世纪中期以来,接受美学是世界上文学方法论研究中被讨论最多、影响最大的理论之一。它赋予读者以中心地位,强调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接受过程,即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经验。文本只有在被阅读时才会被唤醒生命,而唤回的生命并不是原来的生命。作品的意义是文本和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文学阐释是一种理解或领会的艺术,积极的理解过程是创造意义的审美体验。对一部过去作品的理解就是今昔对话,以达到今昔审美经验的融合。不管是康士坦茨学派的姚斯和伊瑟尔,还是穆卡洛夫斯基、英伽登和伽达默尔,他们的理论常能见出康德美学或黑格尔美学的影响;而理论中出现的一些矛盾,也常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即注重文学表达与注重文学内容之间的矛盾。从某种意义上说,接受美学所倡导的范式转换具有颠覆性意义,然而它的不少见解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兑现。只注重读者经验的方法,往往会过于简化审美客体。  相似文献   
97.
萧粱年间,部分兰陵萧氏文人以各种原因北迁入齐.他们出身皇族,文化素养较高,入北后政治上受礼遇,文化上获信赖,生活优游安宁,文学活动频繁.通过与本土文人的持续交流和相互影响,形成了既保有南朝精巧工致特征而又兼收北方清新之气的独特文风.由于萧氏及其作品的出现,在北齐文坛上引起一些文学讨论,推动了南北文风融合,为文学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98.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概论》课主要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但涉及哲学、政治学、伦理学及历史学等多科知识,其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关联,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在《概论》课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及成效,必然有利于各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99.
史前时期,北方草原的先民们创造了自成序列的原始文化,中华民族许多文化传承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这里。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相比,在某些方面甚至居于领先地位。进入文明时代后,数千年来,草原文化通过北方草原民族与中原人民和平交往以及各类战争的形式,不断同黄河文化、长江文化交流、融合、汇聚,共同造就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并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和丰富多彩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