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838篇 |
免费 | 133篇 |
国内免费 | 2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2001篇 |
劳动科学 | 134篇 |
民族学 | 191篇 |
人才学 | 241篇 |
人口学 | 74篇 |
丛书文集 | 1805篇 |
理论方法论 | 369篇 |
综合类 | 3088篇 |
社会学 | 781篇 |
统计学 | 3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6篇 |
2023年 | 292篇 |
2022年 | 258篇 |
2021年 | 251篇 |
2020年 | 179篇 |
2019年 | 124篇 |
2018年 | 52篇 |
2017年 | 57篇 |
2016年 | 101篇 |
2015年 | 172篇 |
2014年 | 685篇 |
2013年 | 476篇 |
2012年 | 568篇 |
2011年 | 789篇 |
2010年 | 549篇 |
2009年 | 665篇 |
2008年 | 908篇 |
2007年 | 566篇 |
2006年 | 371篇 |
2005年 | 422篇 |
2004年 | 245篇 |
2003年 | 279篇 |
2002年 | 281篇 |
2001年 | 320篇 |
2000年 | 140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22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3篇 |
193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9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体人民的民主,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证。作为一项具有独创性的中国智慧方案,它以其独特的历史渊源、理论内涵和实践效能,彰显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文化优势,是当代“中国优势”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52.
中国式现代化从三个方面回答了当今世界面临的“民主之问”: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民主乱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在世界现代化中着力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解决国际政治中的“民主赤字”问题;中国的政治实践和发展成就将“民主向何处去”从所谓的“民主改造”的歧路中解放出来,“三大倡议”为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物质条件、更安全的国际环境和更加多元有效的交流平台。中国在国内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实践是一以贯之的,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新探索、新发展、新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推动着人类民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3.
关于"中国梦"人民幸福内涵的历史渊源及实践价值研究,必然涉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存在依据和理论形态等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何以可能?这一追问实际包含了两个问题:第一,在实际上是否存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其是否具有合理性。它与现在我们在非严格意义上使用的"马克思幸福观"是否应该有所区别。第二,中国革命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这一命题所指称的过程是否真正发生过。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就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本来面目和本质特性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知和评价问题上的根本态度与根本观点,应该包括马克思的伦理幸福观、哲学幸福观和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哲学幸福观在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居于核心地位,幸福本质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的核心内容。幸福首先是一个关于人的本体论问题,不能仅以道德来界定幸福的内涵。实践本体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幸福观产生的母体,将唯心主义的幸福观改造成实践唯物主义的幸福观,将幸福感作为成功的社会实践活动的结果和必要环节。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马克思的幸福本质论革命的主要成果和标志,从关注现实人的幸福本身转向探求人民的现实幸福实现的途径和条件,经历了从劳动幸福观到实践幸福观的过渡。"人民的现实幸福论"具体化、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路径,"中国特色"人民的现实幸福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理论的基本存在形态及表现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核心内容。"中国梦"蕴含的"人民幸福"思想的理论创新则是"人民幸福本位"思想的不断深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5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新发展阶段,共同富裕在范围、内容、特征、实现前提、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基础性分配制度的内部关系等方面均被赋予了新内涵。从理论逻辑来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延展。新发展阶段要从高质量发展、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还权赋能三个角度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具体来讲,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发展数字经济,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发挥好以所有制、市场经济体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为核心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的保障作用;通过“还权赋能”发挥其推动共同富裕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从唯物史观、辩证法、认识论的角度,深刻领会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的哲学意蕴,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全面地把握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内涵、要求和实现路径.从这个方面来看,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所蕴含的哲学原理与方法确实需要认真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56.
江泽民同志在“5.31”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学习“5.31”重要讲话,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创造,也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根本指针。我们一定要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相似文献
57.
巩燕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2,14(2):57-58
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体现 ,是加强审判监督、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措施。然而 ,该制度在立法和实践中均有不尽人意之处 ,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需要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58.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作为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方针,并强调这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围绕着发展理念与发展主体的科学阐述,其蕴含着四重涵义:发展的目的是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的动力是由广大人民群众汇聚;发展的原则坚持一切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效坚持一切得失由人民检验。对其内涵进行梳理和探究将有助于深化理解和实践新时代的"人民观"。 相似文献
59.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