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4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38篇
管理学   534篇
劳动科学   23篇
民族学   171篇
人才学   120篇
人口学   45篇
丛书文集   1623篇
理论方法论   344篇
综合类   2765篇
社会学   770篇
统计学   112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55篇
  2021年   269篇
  2020年   273篇
  2019年   226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14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25篇
  2009年   434篇
  2008年   748篇
  2007年   46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布成良  成阳 《阅江学刊》2022,(4):11-18+171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蕴藏着深厚的中国智慧,在继承和超越中国传统“天下观”的基础上,实现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既对传统“天下观”当中的秩序观、统一观、和谐观和道德观等进行批判继承,又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实现视角创新、途径创新和价值创新。面对这个非西方的新型世界秩序建构方案,不仅要澄清对它的误读和曲解,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现实主义特征,更要在全球性问题挑战的背景下,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实践中共生共赢,共创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4.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科学准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外形势的基础之上,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彰显出了六重时代价值: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完善了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丰富了合理的全球治理内容;坚定了实现共产主义的自信心;超越了当今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逻辑悖理;形塑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这六重时代价值为我们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建成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5.
哲学层次,主要是人和人类社会的目的。哲学是人类社会思考的最宏观、最抽象的问题,不仅有世界的本源、人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等,还包括人本身存在的目的。很显然,人不是为改造世界而来,人也是被大千世界容纳的一个生命类别。人可以为了自己的生存,在自然提供的条件下,改变世界的一小部分,但这却不是人的根本目的。根本的目的是生活,是平平安安、  相似文献   
96.
97.
98.
当代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诞生于二战结束的漫天硝烟之中。以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核心,美国构建了由其主导的世界产业分工秩序,这一分工秩序呈现出以综合国力为基础、以金融实力为抓手、以科技实力为支撑、以跨国公司为主要方式、以发达国家间合作为保障等特征。发展中国家在现有世界产业分工秩序下难以获得真正发展,主要原因在于产业分工秩序不公平,更为倾向发达国家;产业分工结构不科学,更为依赖发达国家;产业分工自主性不强,更为依赖出口市场;产业分工科技落后,更为倾向低端产业。打造植根于多元产业分工视阈下的世界产业分工新格局,构建多元产业分工秩序是发展中国家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诉求。多元产业分工是在现有分工秩序基础之上,由相关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经济条件与供给意愿,联合其余发展中国家或部分发达国家打造的更为民主、可靠、安全、智能的产业分工秩序。中国应当在多元产业分工秩序的构建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综合运用安全、生产、金融、知识四大结构性权力,将多元产业分工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相结合,推动多元产业分工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99.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党中央提出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构想,是新时代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与西方所追求的构建全球化的世界正义秩序有一定相通之处,但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举措在人类文明互鉴共融的思想逻辑中更具现实性和超越性,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进程中解决困境的智慧主张。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内生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强化的多元文化共生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人类社会实现文明共鉴、和谐共荣的核心理念,体现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类文明交融互动的深刻文明发展机制。多元文化共生体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强大的包容性和融合力,在人类深度交流中展示了中华民族认同感渐进而又深远的发展前景,并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00.
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犹太作家莫迪亚诺的作品大多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展现了战争期间巴黎被德军占领时期的历史。作者在其处女作《星形广场》中塑造了一个患有"神经官能症"的犹太幸存者,通过其看似癫狂的行为展示了反犹主义大屠杀带给幸存者的记忆创伤,描述了后大屠杀时代幸存者的生存意识:焦虑与困顿。作为大屠杀幸存者二代的法国犹太作家,莫迪亚诺对战后犹太人的创伤记忆是有着深入思考的,并试图在更普遍的意义上为他们寻找生存空间;他的作品既表达了对犹太民族命运的同情,也传递了对犹太民族狭隘性的批判,从而触发读者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