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307篇 |
免费 | 382篇 |
国内免费 | 16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607篇 |
劳动科学 | 370篇 |
民族学 | 742篇 |
人才学 | 848篇 |
人口学 | 213篇 |
丛书文集 | 6796篇 |
理论方法论 | 1367篇 |
综合类 | 12340篇 |
社会学 | 2810篇 |
统计学 | 7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9篇 |
2023年 | 566篇 |
2022年 | 582篇 |
2021年 | 710篇 |
2020年 | 511篇 |
2019年 | 480篇 |
2018年 | 232篇 |
2017年 | 397篇 |
2016年 | 489篇 |
2015年 | 737篇 |
2014年 | 2026篇 |
2013年 | 1652篇 |
2012年 | 1919篇 |
2011年 | 2029篇 |
2010年 | 2012篇 |
2009年 | 1997篇 |
2008年 | 2648篇 |
2007年 | 1717篇 |
2006年 | 1622篇 |
2005年 | 1568篇 |
2004年 | 1467篇 |
2003年 | 1290篇 |
2002年 | 899篇 |
2001年 | 814篇 |
2000年 | 579篇 |
1999年 | 252篇 |
1998年 | 154篇 |
1997年 | 112篇 |
1996年 | 86篇 |
1995年 | 62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30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7篇 |
1989年 | 3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本文遵照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关于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民族精神,分析论证了培养健康民族精神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性、中华民族当代精神的历史和现实依据、民族精神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民族精神树立活动中要讲求内容形式多样化和防止不良倾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92.
在人本生态观的视野中,人类是在与自然、社会、精神这三大生存环境的相互联系、和谐统一中得以生息发展的。然而现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精神的严重疏离却使人类一步步滑向生存的边缘。令人堪忧的生存状况,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自己长期以来所坚持的生存理念和所奉行的生产、生活方式进行慎重的反思。 相似文献
93.
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献忠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0,12(4):35-36
要切实把握中华民族精神中对现代化建设最有影响的东西,建立由此及彼的桥梁。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植于我国传统文化之中,塑造了中华民族的人格之美。这种民族精神有着自身的特征和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影响,要弘扬这种精神,使其在现代化潮流面前得以提升,再造中华民族之魂,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现代化。 相似文献
94.
文学始终是创作主体精神的有力承担者。作家以其自身文化理念和价值指归的不同造就了作家精神史走向在文化空间上的差异。在表现形态上,差异具体表现为“拯救历史”与“拯救自我”的历史性对立,这种对立性的存在规定了现代乡土文学创作的基本秩序。由于两种精神史发展严重不平衡,导致了中国现代乡土文学近乎总体性的精神缺陷。基于此,文章提出了一个知识者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文学究竟应该拯救什么? 相似文献
95.
乐空 《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0,(4):1-5
为奖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辛勤劳动,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新精神,在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开展了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的评选工作。10月20日,该院举行了第三届优秀科研成果颁奖大会。中央有关部门负责人、社科院领导、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者和院属各单位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了颁奖大会。 相似文献
96.
97.
9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除了资金因素、产品因素、市场环境、政治法律等因素外,人的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有一个有着强大凝聚力的群体,提高员工的创造力和主动性,使之以最大的热情为企业创造最大的效益。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企业必须实行动态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99.
文章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使其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概念系统,实质上提出了“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自然生产力”、“人口生产力”等生产力的概念,我们确认精神文明是生产力,具体说是精神生产力。当然又不可将精神文明与精神生产力绝对划上等号:第一,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具有二重性,一是有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二是有不良的、落后的精神生产及其劣质产品,前者属精神文明内容,后者属精神野蛮内容,从这点上讲,精神生产力的外延比精神文明的外延要宽阔些;第二,精神生产力的表现过程及其结果中的健康进步的精神生产及其优良产品,只是精神文明的前提内容,精神文明还有一个后续内容即对优良精神产品的享用,因为通常掌握的精神文明的基本蕴含是人们精神生产的进步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这点上讲,精神文明的外延比精神生产力的外延要宽阔些。本文还认为绝不能泛用哲学基本问题中的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这个尺度来确认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它们并非历时性存在而是同时性存在的两种文明果实,它们都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进步的积极的成果,精神文明的哲学属性是实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