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3篇
  免费   29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管理学   676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325篇
人才学   170篇
人口学   35篇
丛书文集   2569篇
理论方法论   407篇
综合类   6115篇
社会学   808篇
统计学   86篇
  2024年   100篇
  2023年   402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436篇
  2020年   372篇
  2019年   354篇
  2018年   139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484篇
  2014年   984篇
  2013年   712篇
  2012年   843篇
  2011年   784篇
  2010年   693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714篇
  2007年   539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359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240篇
  2002年   216篇
  2001年   165篇
  2000年   120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融媒体时代,推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具有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凝聚社会发展力量、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价值。面对新的时代际遇和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要从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渠道等方面,把握其发展的基本趋势,发挥融媒体的物理优势,加快技术赋能,通过传播主体转变、传播方式转换、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渠道融合等途径,推动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42.
就热门影视产品国产古装偶像剧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转化与传播情况进行解析。通过影像观察、文本阅读、比较研究发现,古偶剧在生产过程中,从题材内容的衍化、视听符号的外化,以及儒道释思想、传统价值体系、东方美学范式等隐性文化内涵方面都大量转化运用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进入多维传播渠道后,对其表层符号的鉴赏激发出消费者对国学的兴趣;价值讨论、身份认同、辨析反思则构成了观众的深层文化探寻。古偶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及其资源向文化产业的高效转化探索了有益路径。  相似文献   
43.
于秀 《决策探索》2008,(14):50-50
电视与文化,一个是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诞生的现代化大众媒体,一个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二者的结缘完全取决于他们本质特征的趋同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依存性.随着电视传播的不断发展,电视的传播大众文化功能的不断凸现,电视日益成为民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也逐渐发现电视离不开文化.电视传播与文化传播有着高度的趋同性,两者互为需求,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44.
佛教传入中国是中外经济文化交往扩大、加深的结果,采取的是地缘渗透的方式。佛教融入古代中国社会,是因为佛教传入时的中国社会与佛教产生时的古印度社会具有相似性;是因为佛教弥补了儒教和道教的不足,三者实现了互补;是因为佛教主动进行调适,积极适应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45.
电视谈话节目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进行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节目形态,其追求的是以人际传播形式完成大众传播活动。在谈话现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效果直接决定着大众传播的效果。谈话节目主持人理所当然要利用电视传播这一人际交流的优势,使主持人、采访对象、受众完成思想的沟通和情感的交流,让节目更具有亲和力,让受众更有参与意识。而要使采访活动取得这样的良好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采访过程中的倾听这一基本环节。电视谈话节目通过人际传播来实现大众传播,所以人际之间交谈中倾听的特点在谈话节目中出现是一件很自然的事。…  相似文献   
46.
47.
48.
刘博 《新疆社会科学》2022,(6):87-96+178
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由于多维度互嵌关系与多面向复杂生态的存在,网络空间构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场域。在理论层面,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塑应当着眼于框架共享、心理共振、价值共创等维度,以夯实认知共同体基底、增进情感共同体引力、强化命运共同体观念为主要发力方向,贯通中华民族团结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实践层面,对应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应着力于共享文化符号与民族形象的精准嵌入、群体共鸣感与个体代入感的提升强化、表达有效性与沟通有效性的协同提升,实现网络空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的持续生成与巩固。  相似文献   
49.
50.
任何传播活动都存在障碍,公关传播也不例外.正视传播活动中存在的障碍,并消除这些障碍,是提高传播效果的必要条件,也是公关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