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512篇 |
免费 | 27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90篇 |
劳动科学 | 3篇 |
民族学 | 80篇 |
人才学 | 36篇 |
丛书文集 | 601篇 |
理论方法论 | 143篇 |
综合类 | 1282篇 |
社会学 | 305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9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41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9篇 |
2016年 | 45篇 |
2015年 | 59篇 |
2014年 | 188篇 |
2013年 | 127篇 |
2012年 | 207篇 |
2011年 | 216篇 |
2010年 | 227篇 |
2009年 | 184篇 |
2008年 | 252篇 |
2007年 | 173篇 |
2006年 | 121篇 |
2005年 | 111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3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8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7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0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92.
毛伟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43-48,75
革命历史通过亲历者口述记录与工农兵作家书写等形式,试图形成强有力的主流叙事的建构。革命历史叙事在20世纪40年代的解放区已初具雏形,但在建构过程中却包含着作家身份的重塑与转型。此外革命历史叙事在当代得以经典化的进程中,历史的消解也随着文本的生成而逐步显现。革命历史叙事的样板性建构,以集体创作的思维模式呈现而消解了作家自我的个性,并在左翼思潮退潮后逐渐瓦解。历史消解的加剧与深化,在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体现得更为明显。而作家身份焦虑与沉浮的过程,则映射出当代文学沉重而复杂的历史性局限。 相似文献
93.
高山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
19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经受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性询唤,但是由于其小资产阶级根性,他们必须首先通过文学这种审美意识形态建构出一种异己的阶级主体——无产阶级,然后才能在这种对象化过程中实现身份确认与主体建构,由此形成了左翼作家的主体性悖论。其具体体现为:左翼作家内在的小资产阶级根性与通过外部斗争而获得的无产阶级意向之间的悖论。左翼作家在自身的主体建构过程中,创造出了一种左翼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模式;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最初形态,其显示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价值所在。因此,当下重审1930年代左翼作家主体建构过程与特征,理清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及其美学中国化的历史意义,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4.
高尔基以人民为本位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迥异于以个人为本位的西方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其人道主义涵纳的底层情怀、平民意识和人民性特质,引发了鲁迅、茅盾、夏衍、艾芜等中国左翼作家的精神共鸣与对话。这种共鸣与对话或表现为高尔基文学创作对左翼作家的直接影响,或彰显为高尔基与左翼作家精神层面的相互呼应。这些影响与呼应的存在,极大丰富了20世纪30、40年代的左翼文学世界,形成左翼文学创作中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95.
王昱娟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9-74
以四位70后作家的五部作品《多湾》《叶落长安》《叶落大地》《朱雀》以及《耶路撒冷》为例,探讨这部分作品的"寻根"意识。区别于1980年代的"寻根文学",这些诞生于新世纪的"70后文学"通过重塑时间、生产乡土以及重述家庭史,将日常生活"赋魅",从而塑造出"新的意识形态",并最终指向"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6.
孟念珩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8,28(3):60-65
以浙江网络武侠作家为个案,对"大陆新武侠"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加以分析归纳,探讨它在文化角度和文学、语言等方面表现出的独特表征.强调人性人情,融合东西方文化是"大陆新武侠"的活力与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97.
张会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3)
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动态,以相关学科的理论,论述了文学、语言、风格三者的关系,重点阐明了文学和语言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出的关系,对文学作品语言的研究历来存在的两种偏向,关于文学作品语言的本质特征以及对俄国形式主义者关于艺术语言的特征在于“陌生化”学说的评价等等。 相似文献
98.
99.
现象解析郑渊洁的童话崛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是国内第一位打破说教面孔、站在儿童角度讲述故事的童话作家。在他的作品里,抨击学校教育,鼓励孩子发挥本色,自由创新,文风轻松活泼,想象力丰富。新颖的风格加上丰富的创作 相似文献
100.
李涌泉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6):92-97
陕西作家创作上的成败得失,都与其"楞娃"做派密切相关.他们对文学生死以之,并因此而具有一种悲壮精神,但却是在不需要壮烈的对象上过于壮烈的悲壮.他们在创作题材、创作潮流上缺乏开创精神,却往往以将其推向极端的方式推波助澜.把握"一根筋"的"度",对陕西作家及当代文学都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