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2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34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274篇
社会学   2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2 毫秒
21.
比较德俄两种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运动初期中的一个重要话题。与共产党人走俄国人的路、选择暴力革命的道路不同,哲学家张君劢以民主和法治为准则,主张以德为师、走社会民主主义的道路。在中国的现实情势下,张君劢的主张不可能实现,但其对革命的反思、对民主法治的期待等等,在后革命的中国却是值得珍视的论题。  相似文献   
22.
И.А.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和С.Ю.维特是帝俄晚期并驾齐驱的政治精英人士,两人初识于西南铁路公司,时任公司董事长的维什涅格拉德茨基对维特大力提携。1885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辞去公司董事长一职,以谋求财政大臣职务,并推荐维特接任公司董事长。此时他们是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维什涅格拉德茨基提拔维特,维特协助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谋得财政大臣职务,并在他与交通大臣的斗争中出谋划策,充当智囊。但他们两人表面一团和气,实则暗流涌动,貌合神离。维特到彼得堡任职之后,开始寻找新的庇护人,并利用维什涅格拉德茨基的健康状况大肆宣传,使其失宠于沙皇,最终他凭借智慧和健康优势获得财政大臣职务。维什涅格拉德茨基虽意图反扑,但无奈实力悬殊,只得依附于维特。  相似文献   
23.
热奈特的<叙述话语>对<追忆逝水年华>一书的分析有不少可足思考之处,并且也能够引申开采增强我们对西方现代小说的认识.它构建了一套研究叙事话语即叙事文本的概念体系,但比较生涩.这一体系有不少重要的范畴、概念取自语言学,有的概念科学性不足,有的概念则是隐喻,还有的概念完全是作者故意的花样翻新.概念的生涩,在俄国形式主义中就存在,但到了法国叙述学中,则十分触目了.巴尔特在<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中就曾用过三个生涩的概念:迹象、催化、情报.托多罗夫在<文学作品分析>中,还沿用了"迹象"这个生涩的概念.生涩的概念多,这种情况,当然同法国结构主义在兼取语言学与符号学上表现了更大的热情有关,同时也表明了以科学主义为目的的结构主义思潮,在其理论构建中对科学性的要求并不严谨.问题还在于,热奈特所建构的这一套概念体系中的许多概念对于分析叙事话语用处不大,一定要加以运用的话,只有徒增繁冗,它们对于叙事作品的思想与艺术的理解,都并非必要.当然,热奈特这本书中也有一些概念对于分析叙事作品是很有用的.比如省略、停顿、概要、场景是构成叙述节奏的四种运动形式以及时间倒错亦即组织叙述话语的种种方式,还有对于故事内外的叙述主体与受述者的区分等等,这一些内容都是值得肯定的.从方法上说,作者写得好的,基本上都是从文学传统、传统标准出发,以对照<追忆逝水年华>,来揭示后者的独特性的章节.也就是多少体现一些宏观眼光与历史感的章节.然而这些章节,采用的大体都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方法,作者所说"我必须承认在寻找特殊性时我发现了普遍性"的话是不符合他这本书的实际的,他所说"我在此提出的主要是一种分析方法"的主要目的,远未达到.作为一个结构主义者,重视共时,忽视历时,是必然的,但由于作了大量的实际的文本分析,使得作者多少具有了一些小说史感,但总的来说,热奈特的历史感还是薄弱的.同其他结构主义者一样,他的兴趣在理论的构建上,一切结构主义者所不明白的是,没有深刻的历史研究,就不会有正确而比较全面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24.
什么叫民族主义?俄国沙皇到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访问,在阅兵式中突然冲出来一个人用枪托狠狠砸了沙皇一下,这就是民族主义。什么叫群情激愤?当北洋水师到日本港口停靠的时候,日本民族强烈要求打沉北洋这几艘军舰,这就叫群情激愤。注意其中的两个实质:沙皇访问日本的时候,日本比俄国弱;北洋水师停靠日本港口的时候,日本比清帝国弱。  相似文献   
25.
1881年至1892年间,俄国经历了两任财政大臣,他们分别是本格和维什涅格拉德斯基.本格和维什涅格拉德斯基都将税收制度改革作为自己的财政政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给予相当的重视.在两人任期内,他们分别在税收改革领域取得了一些成绩.尽管两人对国家预算赤字的处理办法不同,税收政策不一,征税方法迥异.然而,结果是一致的,他们都无法在错综复杂的财政迷局中找到引领俄国走出困境的办法.  相似文献   
26.
文艺学发表高见,并以此为"唐风汉韵"再献上几份"锦绣斑斓"。当代文艺学已经不满足于"李白杜甫司马长卷",但在这个"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时代,人们更关心的是如何让我们所重构的礼义春秋能够和世界接轨。"重新进行创造性的阐释"不但意味着我们应该有"走为麒麟飞为鸾"的自由心态,而且意味着我们不应该有"秋风谬掌花柄权"的机制和氛围。古代长安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辉煌,当代中国的文化气候正在召唤着更多的辉煌。从思想构筑上说,纯粹的传统的中国的文艺学已经不可能了。如果说文艺是距离潜意识最近的意识形态,那这种潜意识的通俗化说法就是魂魄。重塑文艺学魂魄的途径之一是用"究天人之际于文本"的方法来丰富我们的审美历练,用"通古今之变于语根"的方法来深化我们生命的意义。文艺学的当代建构中还有许多更丰富、更深刻的意见,我们期望以此"沧海之一粟"而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7.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侵占我国领土西藏而激烈争夺的英俄两国,在1907年国际大背景下,出于各自的政治需要和目的,背着中国,就西藏问题达成了妥协,签订了《西藏协定》,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英俄通过签订《西藏协定》,还确认了彼此在西藏的侵略权益,规定了此后对西藏的基本政策,并以“西藏问题”为筹码,在波斯问题和阿富汗问题上进行了交易.此外,英俄还合谋在《西藏协定》中首次提出了所谓“中国对西藏之宗主权”,以否定中国在西藏的主权,不仅为1912年英国政府提出“西藏在中国宗主权之下自治”,妄图将西藏从分裂出去,提供了所谓依据,而且为俄国把“中国在外蒙古之宗主权”,“外蒙古自治”载入1913年中俄《声明文件》和1915年《中俄蒙协约》,妄图将外蒙古从中国分裂出去提供了先例,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英俄《西藏协定》的签订充分可以反应了英、俄帝国主义为了各自的利益,既相互争夺,又彼此妥协让步和相互勾结的本性.文章选译的10件俄国外交文书记述了英俄两国签订《西藏协定》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28.
俄国在马格里布具有传统的势力影响,苏联解体后一度被排挤出这一地区.自普京任俄罗斯总统后实现了在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和摩洛哥三国的外交突破,中经梅德维杰夫四年总统任期,俄国与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关系停滞不前,与利比亚的关系遭受挫折.2012年3月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与马格里布国家的外交前景出现新的转机.  相似文献   
29.
俄国形式主义的文学本质论及其美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俄国形式主义的"纯形式"文学本质论基于康德美学.但这种"纯形式"概念是依据感觉("陌生化"感觉)经验来确定的,因而剥离了康德美学"形式"概念中的主体性意蕴.这说明这种文学本质论的美学基础中还有经验主义美学的成分.  相似文献   
30.
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论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象征主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其象征性包括强调"应和"和重视多义性两个方面;探索性则表现为通过音乐性和视画性体现出来的在诗歌语言、音响、造型方面所做的大胆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艺术创新,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