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70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92篇
社会学   30篇
统计学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新时期以来的陕西作家群氤氲着陕西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氛围,他们选择了坚守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这种文化取向呈现出保守与滞后性,而传统文化的深厚浸濡,又导致作家文化转型极其缓慢与艰难。反思这种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思考作家文化观念与社会现实复杂映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62.
社会工作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指导理论的差异显著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具体而言,保守理论倾向于将案主的问题归因于个性、心理、意志等个体层面,并运用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法实现个人治疗;批判理论则是将案主的困境归咎于社会结构,并提倡采取社会行动等宏观方法,推动结构变革。虽然二者都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以心理学等保守理论为基础的个人治疗,始终占据专业主导地位,批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变革被边缘化。原因在于,心理学等微观理论易于操作,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模式,继而容易被社会工作所吸收;同时,保守理论个体化的归因理念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所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支持  相似文献   
63.
当代中国保守主义并不是一种思想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核心价值,而是非常庞杂而混乱的各种思潮的胶着集合。中国完全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保守主义,即休谟、伯克以降,经历了几百年实践考验的相当成熟的自由主义的保守理论谱系,它保守的是自由和个人权利的传统,反对大政府,警惕和防范多数人暴政,主张在现制度下的渐变和改良。本文所谓的保守主义是当代中国语境下的狭义上的判断,指改革开放特别是近一、二十年以来出现的那些质疑改革、否定市场经济、反对全  相似文献   
64.
中国近代将“创新”与“保守”看作价值相反的两极,孔子的“述而不作”的文化态度便成为孔学研究的一个争论焦点。事实是,任何文明或文化要平稳前进,必须有“创新”和“保守”两股力量。对于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不必讳言“保守”,亦不能讥其“保守”。进言之,对于中国近代思想史来说,孔子的“述而不作”,正可以纠现代学人一味“创新”之偏。  相似文献   
65.
两种文明发展模式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许多文明发展模式,反映了不同人类种群的智慧,本文分析了对现代文明影响最为深远的美英文明模式和法德文明模式,揭示其各自的特征及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66.
本文讨论常乃惪 (1898~ 194 7)和他的《中国思想小史》。在 2 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史与思想史中 ,常氏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一方面 ,他与当时的激进和保守两方不同 ,把国家和制度的建设放在文化与思想的改变之上 ;另一方面 ,他也与当时新旧文化论争中的两派都不同 ,对古代传统的意义与当代思潮的渊源有自己的判断 ,他带着这些思考写下了《中国思想小史》。本文指出 ,这部《中国思想小史》 ,既显露了他的思考 ,也暴露了他的缺陷 ,这部书虽然不能算是名著 ,但从学术史角度看 ,它却是 2 0世纪中国思想史研究历程中薄薄的一页  相似文献   
67.
68.
埃德蒙·伯克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保守主义者,他继承了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保守主义因子,1970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他发表的《法国革命论》标志着保守主义正式诞生,他排斥一切反对自由的行为,他的保守主义更多是对传统"自由"理念的捍卫和对渐进式改革而非革命的认同。  相似文献   
69.
70.
社会变迁往往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突变,旧的文化传统观念尤其如此。《北京女报》处于百年前这个新旧观念交叉更替的时代,保守中不无进步思想的萌芽,互相交错共存,充分体现出一个变动中的社会真实的风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