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4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12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55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采访冯国强之前,我就一直在想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听说过很多关于他的事儿,却很难把他立体化。采访这个如此复杂、渐知天命的人对于我这个年轻的记者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听说他是唐山公关策划第一人;他曾在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做过嘉宾;他十几年前发表的《只见龙睛不见龙》(刊登于《销售与市场》)一文,  相似文献   
42.
文明的比较     
文明的探索是人类学创建以来经久不息的课题,也是21世纪全球化浪潮中国际政治与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一个广泛讨论的问题.本文从中华文明与非洲文明的比较中,以经典和宏观的人类学知识,讨论了文明现在中国与非洲的异同,尤其是亲属制与祖先崇拜对于跨区域文明的构建作用,以及中华文明中内在的身体与自我修行的观念与实践的相关意义.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眠空》具备的三重意蕴:深邃、空静、超离——宗教哲学与修行意蕴;冷峻、理性、深切——现实观察与剖析意蕴;紧迫、及时、投入——爱的践行与承担意蕴.认为,某种程度上《眠空》是一本有关修行的书,体现了作为精神修行者对心灵平衡自足道路的执着探索.  相似文献   
44.
早期佛教的分裂与衍行是古代印度奴隶制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部派佛教的争鸣对大乘佛教的兴起在宗教理论上有重大影响,并对佛教思想文化渊远流长的发展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45.
2007年9月,重庆市精神文明办公室在推荐全市和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时,一位名叫张全的古稀老人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张全将一本名为《道德歌》的剪报本恭恭敬敬交到工作人员手中,打开本子,里面是一篇篇工工整整的剪报,那是海外华文报纸用整整一年时候连载的张老哎心沥血之作《道德歌》,《道德歌》全文共12篇,每篇1300字左右,全用辞赋体写成,句式整齐,辞采飞扬,琅琅上口,涵纳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又闪耀着时代精神的光芒,在海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46.
雅拉香波雪山修行窟四壁绘满了佛、菩萨、上师和受戒世俗人的画像和题记,通过对其逐一记录考释进而结合文献参考,将壁画内容归结为一处源于印度、兴盛在藏地、最终又对印度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藏地谟决法脉,同时基于绘画风格和图像志,将壁画的始绘年代考证为公元13至14世纪。  相似文献   
47.
净土宗与禅宗适应了中国人崇尚简易的特点而流传最为广泛。二宗分别具有"易行"和"易信"的特点,然而它们各自"难信"和"难行"的一面并未因此消失。对比而言,彼此互有长短。然而,"易行"和"易信"的优长在佛教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相应的流弊,"难信"和"难行"却也有利于保持各自理论和实践上的特色。近代以来净土宗和禅宗为扬长避短而有各种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努力开拓,这是由其自身的内在逻辑决定的,反映了中国佛教不断变革自新的必要。  相似文献   
48.
正轻盈的小挎包取代了沉重的大书包,自己偏爱的衣服取代了统一式样的校服,当我漫步在具有浪漫氛围的新校园内,看着身旁成群结队走过的青年学生,我感叹道:"校园生活,美得像个童话。"这是开学第一个月内,我最真实的感受。进校四个月后,我的想法截然不同。我发现大学不是享受之地、不是终极目标,而是人生的一个中转  相似文献   
49.
星云大师 《社区》2012,(17):41-41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相似文献   
50.
李欣 《人文杂志》2012,(1):80-86
神仙非有情非无情的感情状态,与道家圆教义理相通。熟悉黄老之术的胡兰成,感情观恰与之一致。本文旨在表明道足以应物,举出道应于人事之一例,管中窥豹。汉文明中,道不仅见于人事,也见于制器、技艺,遍及百姓日用,中国人的人生因此成为修道的过程,人性的超越维度就此保住,因此中国无宗教。当下重建中国文明,应洄复日常修行这一传统。洄复的关键,并非简单复古,而是要钩沉出道究竟如何见于人事、制器与技艺?这里是一点初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