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497篇 |
免费 | 653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5760篇 |
劳动科学 | 454篇 |
民族学 | 568篇 |
人才学 | 659篇 |
人口学 | 877篇 |
丛书文集 | 5588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464篇 |
综合类 | 12228篇 |
社会学 | 3528篇 |
统计学 | 22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54篇 |
2023年 | 681篇 |
2022年 | 690篇 |
2021年 | 791篇 |
2020年 | 816篇 |
2019年 | 644篇 |
2018年 | 279篇 |
2017年 | 485篇 |
2016年 | 699篇 |
2015年 | 978篇 |
2014年 | 2600篇 |
2013年 | 2116篇 |
2012年 | 2547篇 |
2011年 | 2814篇 |
2010年 | 2608篇 |
2009年 | 2519篇 |
2008年 | 2614篇 |
2007年 | 1854篇 |
2006年 | 1533篇 |
2005年 | 1322篇 |
2004年 | 1016篇 |
2003年 | 915篇 |
2002年 | 713篇 |
2001年 | 701篇 |
2000年 | 602篇 |
1999年 | 194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66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7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15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82.
83.
84.
85.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计算西部民族地区工业中资源产业的区位商和结构变动系数,指出了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优势产业,并与地区资源禀赋情况进行了对比。在确定地区优势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计算了优势产业的结构变动系数,分析了优势产业份额的增减变动情况。综合分析发现,西部民族地区的资源储量与工业产业结构存在密切关系,并且其结合程度在不断加大。西部地区将资源利用于其经济发展,发挥优势的过程中不断找到了结合点,但也有一些地区对优势资源未能充分利用,西部民族地区应该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水平,更好地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6.
从资源共享、专业化生产、交易成本的节约、创新利益四个方面分析了产业集聚的经济动因;采用超边际分析方法建立了企业分工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推演出产业集群的自组织演化模型。认为外部经济是产业集聚的经济动因,企业分工协作关系的产生和深化则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87.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公共卫生安全的威胁,健康码体系在中国应运而生,跨省市的流行病学调查成为常态的同时,以健康码为代表的数字化社会治理体系引发了一定的担忧。公共治理将生命和身体扁平化为数据信息是否意味着人类受制于工具理性的支配?人本主义所强调的本真人性指向人和自然、技术和人的绝对二分,这种不可调和的分裂恰恰正当化了操纵本身并导向自我宰制,数字恐惧的绝对合法性因此而存疑。超越数字恐惧有三种思路,即流众、减速或自毁。经由“技术民主”的取径,设立防止算法歧视的数据保护法或许能帮助我们正视数字治理时代的挑战。 相似文献
88.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明确了乡村如何振兴的问题,但是在研究和实践中仍然普遍存在按城市化的思路来指导乡村振兴的问题。要把乡村振兴战略上升到乡村振兴道路的高度,并据此界定农村就地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特殊构成部分。农村就地现代化并不局限于城市化,更不等同于就地城市化或城镇化,农民的就地市民化、农村的就地产业化等只是现代化的内容之一而非全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应该“两条腿走路”:阵地在乡村,主体是乡民,主导靠政府,主道是就地实现的现代化,目标是城乡统筹的全国全面振兴与全面现代化。 相似文献
89.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人们对档案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档案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对新时期高校档案管理人才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但高校目前对档案管理的认识不足,导致档案管理人才缺乏,队伍建设亟待列入日程。 相似文献
90.
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地位与居民健康不平等——基于CGSS的微观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6):103-112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基于Grossman健康生产函数详细考察空气污染、社会经济地位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机制及城乡异质性,进一步识别空气污染与社会经济地位协同作用对居民健康不平等的分化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国18岁及以上的成年人口中,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人群拥有更好的自评健康水平,这种群体健康分化主要来自社会经济地位正效应和空气污染负效应的综合影响。城乡居民之间的健康差异主要来自收入的绝对差异和偏效应差异以及社会阶层和教育水平的城乡差异。空气污染对居民健康不平等具有显著的分化机制,其作用途径是通过调整社会经济地位尤其是收入效应来实现的,这种分化机制在城市居民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相关政策的设计实施应该更加关注环境健康风险以及健康不平等的加剧:一是要加强环境规制,严控大气污染,降低居民整体暴露风险;二是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弱势群体应对健康风险的能力;三是要加强城乡教育培训的扶持力度,缓解收入差距和教育分化引致的健康不平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