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45篇 |
免费 | 214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8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91篇 |
人才学 | 4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464篇 |
理论方法论 | 351篇 |
综合类 | 3277篇 |
社会学 | 192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423篇 |
2010年 | 377篇 |
2009年 | 433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396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以王艮为旗帜的泰州学派,学术上根本的抱负,就是致力于儒学民间化。泰州学派的儒学民间化,是打着阳明学旗号对传统儒学进行变革。泰州学派以“百姓日用即道”为思想纲领的儒学民间化、儒学世俗化之变革儒学的运动,是在儒学史第一次试图将儒学由“士学”变成“民学”的真正的实践运动。现今推行儒学当代转化,最有必要从泰州学派那里汲取的启迪就是:当代的儒学变革(儒学现代转化),不能循其他路数进行,只能循“化士学为民学”的路数进行。为了以这一路数推行儒学现代转化(儒学现代化),当代儒学从业者(儒学现代化的担当者)须通过“三个转变”以落实“三个改变”。 相似文献
22.
23.
季羡林先生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倡导者之一。季羡林的治学格局是在四大文化体系的框架内就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季羡林先生的为学方法是使用微观的本领来贯彻其宏伟的意识亦即四大文化体系说。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由专门之学而旁及其他学术领域。第二,讲实事求是而匡正X加Y的模式。第三,从东方学术出发而确立中国本位。他还对建设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之目的和意义、应有的风貌、已有的强项和体系的性质等问题发表过中肯的意见。 相似文献
24.
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全新景观,但与此同时网络道德失范现象也日益突出。在克服和消解网络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中,建立网络社会伦理道德、尤其是加强网民的道德自律越来越显得重要和迫切。面对此种窘境,以伦理见长的儒家哲学理应尽到自己的责任,如儒家所提倡的诚信原则、忠恕之道、交友之道以及修身自律等,通过现代性诠释和创造性转换,对于应对今天网络世界出现的问题以及加强网民道德建设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5.
26.
从根本上说,初期儒家哲学认识论的特点是认识论与本体论交织在一起,如果不作细致辨析,很容易得出其中没有认识论这样的结论。此一特点是与当时人们认识事物的特定方式相联系的,这种特定方式是站在整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对人和人生活于其中的这个世界进行理解,这种整体性的生活经验既是其本体论的基础,也构成了其认识论的基础,由此造成了此后中国哲学在许多问题上不作细致地区分,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先秦儒家哲学时必须加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27.
薛瑄与明代关学的中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河东薛瑄为代表的程朱理学是明代关学中兴的一个重要思想来源,也是明代中期以前关中理学的主流,但不能就此将薛瑄之学的作用过分夸大,而认为明代关学不过是河东学派思想在关中地区的延续。实际上,关学的中兴乃是整合、吸收多方思想资源的结果,不仅有程朱理学,同时也有湛、王心学以及张载之学,而且这一过程从嘉靖时期一直持续到晚明万历中冯从吾的关中书院讲学,整个明代关学经历了两次发展高峰。 相似文献
28.
张倩红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6):94-100
以古典时期的犹太教育及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教育思想为切入点 ,以希伯来《圣经》、《塔木德》以及儒家经典《论语》、《孟子》、《荀子》为主要依据 ,对犹太教育与儒家教育进行对比研究 ,可以看出二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对道德教育、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的并重以及采用“学、思、行”相贯通的教学原则。但圣经时代的犹太文化是以神本主义为核心的 ,因而宗教神学教育始终是犹太教育的主体 ;先秦儒家的教育思想中 ,人本主义则是一以贯之的主线 相似文献
29.
《易传》除《杂卦》而外,均成书于孟子、荀子之后,司马迁之前,其成书的先后顺序应该是:《系辞》、《文言》、《彖传》、《象传》、《序卦》、《说卦》、《杂卦》。作者除《说卦》为汉初方士儒,《杂卦》为汉武帝以后的汉儒所作外,其他基本上是战国末至秦、汉初的子夏后学所作。《易传》的出现体现了百家争鸣以来,儒家"以神道设教"构建儒家化形上学的努力。 相似文献
30.
叶文心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50(1):120-123
史学建构中常有空间思维。空间作为史学思考的一个维度,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待:一是从人的感受出发,在史学作品中体现人对空间的感受、着眼人在空间之中流转的可能性;二是从空间的物质形态出发,观察这个形态在形成过程中所体现的建构逻辑。空间思维之于历史研究,关键在于研究的设计之中,是否能把空间结构看作权利以及资源关系的产物,把空间形态解读成具有社会文化经济意义的历史积淀,把历史人物的空间经历开发为一种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文化实践与物质权利秩序建构逻辑之间的对抗或对话。民国史研究今后如果从空间入手,应当可以取得新的学术成果。本文解构列文孙"儒家中国的现代转型"的空间构筑,对以上意向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