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352篇 |
免费 | 196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48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91篇 |
人才学 | 49篇 |
人口学 | 1篇 |
丛书文集 | 2464篇 |
理论方法论 | 351篇 |
综合类 | 3277篇 |
社会学 | 192篇 |
统计学 | 1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115篇 |
2022年 | 117篇 |
2021年 | 159篇 |
2020年 | 168篇 |
2019年 | 133篇 |
2018年 | 68篇 |
2017年 | 128篇 |
2016年 | 127篇 |
2015年 | 210篇 |
2014年 | 338篇 |
2013年 | 298篇 |
2012年 | 352篇 |
2011年 | 423篇 |
2010年 | 377篇 |
2009年 | 433篇 |
2008年 | 499篇 |
2007年 | 428篇 |
2006年 | 396篇 |
2005年 | 358篇 |
2004年 | 289篇 |
2003年 | 252篇 |
2002年 | 244篇 |
2001年 | 186篇 |
2000年 | 179篇 |
1999年 | 83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45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兴起之后,重塑政府学派提出的"顾客理论"遭到了新公共服务学派的批判。双方主要在政府对待民众的角色选择、政府服务的对象、价值取向和实现方式上存在纷争。 相似文献
62.
朱熹,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到中期的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在全面继承了传统的儒家学说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社会发展的现实状况和需求,将北宋末年已初具规模的儒家新学说“理学”理论与我国另一传统理论“道家”学说和西方(印度)传人的“佛家”学说融为一体,成为集儒、道、释学说为大成的“程朱理学”。 相似文献
63.
孟子论"气"与儒家养生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爱国 《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
将孟子的"浩然之气"划定为精神之气,是简单地用物质与精神的"二分法"进行分析的结果。事实上,孟子的"浩然之气",既是精神性的,又是物质性的。后世儒家在这方面多有论述,孟子的"浩然之气"与《管子·内业》等四篇的"精气"说有许多相似之处,表明其中包含着物质性的成分。更值得注意的是,孟子的"善养吾浩然之气"还是先秦儒家养生学的重要内容,具有中医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4.
刘筱萌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4(5)
政策定向学说的产生秉承美国现实主义法学思潮影响,在创立之初即以动态的法律观念和实际的理念震动了国际法学界.该学派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与学派观点的新颖性,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公认的.但事实上,尽管政策定向试图糅合政治或其他社会科学进入法学研究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法学特别是国际法学基础理论框架,但是这种全新的理论构建基础却并不稳固,从而使得政策定向的理论自创立之始,就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以政策定向国际法理论的规则理念和价值理念两方面为切人点,深入剖析政策定向的基础理论,对政策定向的国际法理论提出质疑和批评. 相似文献
65.
当我们问道孙本文到底是一个心理学派的社会学家,还是一个文化学派的社会学家,拟或是一个综合学派的社会学家时,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学术思想前后一贯、恒定不变的孙本文。而事实上,正如大家都明白的那样,仔细浏览一下孙本文的著作,我们就会看到,他的思想前后是有变化的。孙本文最早的思想的确是属于心理社会学派,而20世纪40年代的思想也的确是属于综合论社会学派。因此,笼统地问孙本文是一个心理学派社会学家、文化学派社会学家,还是一个综合学派社会学家;或者笼统地回答孙本文是一个心理学派社会学家、文化学派社会学家,还是一个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应该都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66.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开始显现出来.道德信仰的缺失就是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以中国传统儒学为切入点,探讨了儒学的人生修养的理论及其对现代人生修养的影响,希冀对于当今人们进行人生修养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67.
中国法律儒家化是真实发生的历史过程,该过程在家庭法制变迁中得到集中体现。先秦儒家与法家思想均蕴含父权制因素,但两派所设想的父权制精神和构造迥然有别。儒家偏好世代同居的大型联合家庭,父权在寓“尊尊”于“亲亲”的丧服制中得以弥散化。作为其他一切秩序的基础,家族具有独立价值并优先于国家权力。法家青睐父权制小家庭,父权从属于协助君主管理家庭成员、培养臣民服从性的国家理性要求,小家庭则便利政府的社会控制和赋役征发。家庭作为一种不承载伦理的管理单位,无法抵御国家权力的侵入。秦法多体现法家色彩。从汉至唐,法律明显经历儒家化改造。这种变化集中发生在与家族伦理相关的制度领域,且该领域的儒家色彩直到清代仍得到深化。受法律儒家化传统叙事重视的官贵法律特权,只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皇权弱势时代得到彰显,在皇权恢复常态的后世则受严格限制。在宋以来的民事法中,父权制大家族法制逐渐向私有产权实践妥协。在重大历史变迁中,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作用应受到严肃对待。 相似文献
68.
本文比较了20世纪上半叶在欧美出现的两种“新史学”思想,即以詹姆斯·哈威·鲁滨逊为代表的美国“新史学”,以及以初代年鉴学派为代表的法国“新史学”,认为两者虽均对传统史学提出了挑战,但也体现出共同带有区别的立场,鲁滨逊偏向于将历史学“科学化”,而初代年鉴学派则对此提出质疑;同时在研究指向层面,鲁滨逊更强调历史学的实用性,而初代年鉴学派则更关注历史学的独立性;不过,就“新史学”的发展趋势而言,立足当下、面向未来是两者的一致追求。 相似文献
69.
白居易认为真正的大乐应该是和悦、安稳之乐。他的这一思想渗透于其音乐诗文的全部,涉及到音乐生活的方方面面。白居易在音乐与政治、音乐与人情、音乐与自然等方面有深刻的见解,将“和”的内涵开掘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将儒家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发挥到了极致。 相似文献
70.
《中州学刊》2019,(11)
以往学术史对二程洛学传承与衍化的研究多是粗线条或概论式的,这就无法系统而全面地展现洛学的流变史。洛学在二程之后,其衍化首先是二程弟子对洛学的传承与发展,以程门"四大弟子"为代表的门人,他们思想旨趣接近程颢,分化并不明显,但却接续洛学话语和延续学脉,使洛学在两宋之际得以薪火相传;其次是洛学的内部分化与学派分立,程门弟子四方传道,开宗立派,形成道南、湖湘、永嘉、兼山、涪陵以及金代郝氏等六大学派,旨趣不一,将洛学思想在尽可能的方向上推阐出来;最后是洛学的历史走向和影响,洛学后学虽然建构众多学派,但最终朝着闽学、心学和事功三个方向转化和定型,它们同源异流,尤其是所开出的理学与心学主导着两宋以来近千年的学术格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