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58篇
民族学   14篇
人才学   18篇
丛书文集   288篇
理论方法论   32篇
综合类   458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81.
从周武王、周公营建洛邑“天下之中”,到后来“天下之中”演变成一个重要的政治、文化概念,历代儒者不仅论证、阐释了洛邑“天下之中”的地理地位,还基于儒家的德政思想阐释“天下之中”的历史渊源和深刻内涵。运用意大利思想家安东尼奥·葛兰西提出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解读儒家的“天下之中”观念,既可以准确理解“天下之中”观念的深刻内涵,又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思考儒家确立和传播“天下之中”观念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意义:一是作为历史上统治最长久的朝代,周代立国八百余年,“天下之中”的文化向心力功不可没,这启示当代中国要重视知识分子的理论阐释作用,制定恰当的文化策略,在全球多元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彰显自身的文化魅力;二是“天下之中”并不是以自己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观念,它的产生是周初统治者主动选择文化发达地区建立文化中心、借鉴吸收夏商两代优秀文化的结果,这启示我们应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让中国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三是儒家对“天下之中”观念的传播、阐释,既有顺应时代民心的德政主旨,又掺杂了所谓“天道之数”之类的愚昧迷信,我们应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以古为鉴,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82.
在当代社会全球化趋势下,俄罗斯学者对儒家思想作出新的阐释:儒家学说与其说是宗教,不如说是道德哲学。俄罗斯学者认为,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今日中国在全球经济危机情况下仍能迅猛发展,与儒家思想的影响不无关系;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人性自我完善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全球化趋势下当代国际社会发展的新矢量。  相似文献   
83.
儒家思想居于古代意识形态主导地位,成为深入人心的固定观念,与其自身的平民色彩和家训文化在家庭中的阐扬有直接的关系。儒家思想通过家训文化在民间的渗透,对家庭成员的人格塑造和为传统社会的思想控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成为意识形态建设的典型模式。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意识形态建设都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4.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西方思潮与中国传统治国思潮发生剧烈碰撞。在当时 ,大多数的晚清士人在思想上具有变与不变的交替、开明与保守的混合、守旧与“卫道”的错位和思想与时代的落差四个特点。本文以刘锡鸿为例 ,对其分别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5.
喜剧姿态与悲剧精神--从王朔、刘震云、王小波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聊文学,就聊我们熟悉的一些当代作家以及相关的文学现象。对于20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最近20年进展的比较好。但出现了一个突出的情况,就是几乎所有学者在做过充分的了解和研究之后,都要摇一摇头下一个结论说,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不好。其中很多学者最后都转向了,不搞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转移到历史、哲学。文化等等别的领域去了。 我想这些人的判断总归有他们自己的充分根据。好像不少读者也有这样的看法。有一回我在自己任课的班上搞随堂调查,问大家现在读什么书。尽管我给他们讲的课是2…  相似文献   
86.
陈远宁 《船山学刊》1994,(2):161-173
自西汉以后,一部中国古代思想史,就它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来说,是一部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释道三家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融会的历史。因此,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便不能只孤立地研究儒家思想,还要同时研究佛道思想。否则,不能把握中国古代思想史的全貌,也无法了解儒家思想的发展。而由于与道家思想相比,佛教思想具有更丰富的理论内容和更精致的思辨结构,对封建社会中后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影响更大,所以,对佛教思想的研究,特别是对佛儒两家思想既相互汲取又相互排斥关系的研究,便显得更为重要了。  相似文献   
87.
王海利 《理论界》2007,(4):34-35
崇尚和谐的儒家思想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应继承和发扬修身为本、施仁为核、和合为贵、适度为要等儒家思想的精髓内容,并结合实际,给予现代性的诠释,使之成为和谐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88.
说“狐”     
本文依据《说文解字》、《汉语大词典》,联系儒家思想,举详实例藉以说明古人对狐亦贬亦赞的矛盾心理,以及狐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女性意象。  相似文献   
89.
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璐 《理论界》2007,(11):28-29
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儒家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探讨儒家思想文化,将饱经历史考验的儒家文化与中国的实际成功相结合,对于促进当今社会祥和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儒家的和谐思想不仅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也是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我们不但要继承和发扬它,而且要赋予它新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90.
儒家积极入世 ,关注现实政治 ,强调“文以载道”的文学教化功能 ,使得中国文学充满了道德人文色彩和理性精神 ,洋溢着别具一格的民族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