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3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21篇
劳动科学   29篇
民族学   152篇
人才学   32篇
人口学   22篇
丛书文集   438篇
理论方法论   118篇
综合类   1079篇
社会学   288篇
统计学   10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220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163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杨竟艺  杨永清 《民族学刊》2022,13(6):30-36, 141
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凉山彝区脱贫攻坚成绩斐然。2020年,凉山彝区10县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全面消除。为了巩固彝区脱贫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彝区乡村振兴,实现彝区农业稳产、农民稳收、农村稳定,本文主要从凉山彝区的社会发育程度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发展滞后、公共基础薄弱、市场发展缓慢、内生动力缺乏等详细地分析了制约凉山彝区持久脱贫的困境因素;并就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困境因素,首先从政策、产业和互助合作方面对已有的主要帮扶措施进行了优化与健全,其次,从构建与完善保障督查、政策联动、内生动力激发、贫困文化消解、禁毒防艾和监测评估等机制方面提出了防止凉山彝区规模性返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2.
在“一国两制”框架下,深港快速成长为一体化的国际双核大都市,如何降低“一国两制”关税差异产生的通勤成本,已经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亟待破解的关键问题。基于地铁和城市功能区数据,文章采用可达性、核密度来估算关税两翼功能区间的时效性和便利性等。研究发现,75分钟通勤时间为深港联通效率的转折点,通关时间和可达性区域面积表现为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函数关系;深港双城商务区、商业区、居住区、工业区通勤时间大部分为60~75分钟,未实现45分钟内舒适范围。深港两城大都市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深港通关制度衔接,降低通关时间成本,推动深港同城发展,高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相似文献   
93.
94.
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虽分属两个系统,但具有耦合的关联性、整体性及协调性,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集群与职业院校专业集群有耦合逻辑机制。促进大湾区产业集群与专业集群耦合发展路径与方式包括:打造两个集群耦合发展的人才共生系统、打造产科教深度融合的集群发展服务平台、建设与产业集群相适应的专业集群体系。  相似文献   
95.
96.
敬雅斌 《科学发展》2023,(12):51-58
立足于更好地发挥“五个重要”功能,临港新片区可以投资贸易自由便利为着力点,借鉴国内外经验,发挥特殊经济功能区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双特优势”,以及金融先行先试和加大压力测试等政策叠加优势,进一步试点创新,探索构建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相匹配、多方位赋能功能区建设的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97.
临港新片区可聚焦国家与上海发展的重要领域,从促进投资、贸易、金融、人员、运输、信息等要素自由流动出发,聚焦总部经济、离岸经济、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人民币跨境结算、新型国际贸易和国际协同创新研发等重要领域,以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链为载体,进行系统化制度创新,率先与国际经贸规则对接。  相似文献   
98.
陈洋  陈艳  熊丽芳 《城市观察》2023,(2):50-64+160
粤港澳大湾区的空间网络一直以来都处于动态变化的过程之中,并持续受到诸多约束性与建构性因素的影响。本文认为,有三个变量的影响较为显著,分别是自然之力所建立的城镇网络的底层格局、全球分工背景下的产业之力所驱动的城镇群格局、以创新和服务为依托的都市之力所驱动的城市网络格局重塑。其中,自然之力作为结构性慢变量,自身及其所塑造的基础空间形态最难被改变;产业之力作为流动性快变量所促发的层级关系格局呈现快速调整的态势;都市之力作为组织性因变量则同时对前两个变量的因应而不断形成新的城镇网络组织关系。在这个因应过程中,新的地方空间不断创生,并形成新的空间竞合关系网络。  相似文献   
99.
林逢春  梁静鑫 《城市观察》2023,(1):104-118+158-159
本研究基于大湾区内地城市的香港创业青年及其所在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获取质性数据,通过对质性数据展开扎根分析,提炼出香港青年在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的影响因素模型。研究发现:创业动机(营利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直接影响香港青年到大湾区内地城市创业;个体内在因素(创业者个体特征)和大湾区情境(创业环境、创业资源)是动机转化为行为的重要边界条件。建议推进粤港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提高创业服务质量,改善大湾区普惠性报道,同时以数字经济驱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将大湾区打造成为吸引香港青年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0.
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之一就是人才,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政策制定后就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强调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在职业教育方面突出较强的振兴作用,可多维度地探析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法,丰富探究内容。再加上依据实际情况做好统筹规划工作,高效落实各项政策与机制,能大力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并实现较强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