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102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51篇
人才学   16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66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483篇
社会学   91篇
统计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3篇
  2012年   84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傅锡洪 《中州学刊》2022,(10):114-120
在为善去恶、成贤成圣的漫长道路上,历代儒者注意到了不同阶段和层次功夫的区别,由此对为学进程采取了阶次的划分。由于对本心的不同态度,宋明时代代表性儒者朱子、象山和阳明对功夫的阶次采取了不同的看法。对朱子而言,功夫并不凭借本心,主要在居敬的保证之下依据《大学》的八条目层层推进。对象山而言,功夫基本上完全凭借本心,虽有悟道与否的区别,不过从方式来看整个过程并无明显的阶次区分,自然无为贯穿了功夫的始终。阳明则将功夫划分为以勉然为主和以自然为主两层。第一层虽然凭借了本心,但主要还是依赖后天的着实用意和精察克治以为善去恶;第二层则主要凭借本心自然为善去恶。  相似文献   
32.
胡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中的“八荣”,实质上倡导了爱国主义精神、服务人民的精神、科学精神与学习精神、勤劳勇敢精神、团结精神与集体主义精神、诚信精神、法治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它们既源于传统的民族精神,又构成了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33.
作为传统经典的<大学>历千百年而不灭其思想光辉,在全球化时代中日益显出其当代意义和普世价值:它是对人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塑型,强调尊重历史,尊重教化,尊重道义,强调个体精神修养的重中之重."大学之道"是人的成人之礼.大学让人掌握一整套社会话语社会伦理,并获得谦和礼让仁爱之心.<大学>有很深的价值关怀和人文意识,并没有因时代变迁而完全过时,仍可以在当代引导人抛弃虚假的消极的自我而走向真正的善良的自我.  相似文献   
34.
35.
汉人八种见于元末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其中包括契丹、高丽、女真、渤海等元代的八种民族名称,历来为研究民族关系的最重要史料之一。20世纪初,日本学者箭内亘指出,汉人八种中竟然遗漏了汉人本身,也没有包括原南宋统治区的南人,他认为应补正为汉人十种。陈寅恪先生根据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与竹温是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指出汉人八种并没有遗漏汉人,批驳了箭内亘的说法,同时提出汉人八种可能抄自某种蒙古文资料的设想。本文在陈寅恪与王国维二人的工作与新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1)汉人八种是元朝统治者对境内使用汉文的各民族的统称,并不代表这些民族本身都自我认同为汉人。(2)汉儿是辽金两代华北人民的自称,也是宋人对他们的称呼;而宋统治区的人民北人称之为南家蛮子,元统一之后被称为南人。汉人与辽金元统治者的关系较南人更密切,与南人是两个不同的群体,汉人八种中不包括南人是自然的。(3)记入汉人八种的族名,除了竹因歹与竹温为蒙古语对汉人的称谓之外,本文将前人未曾涉及的族名朮里阔歹订正为朮里阇歹,即jurjidai(女真),并将竹赤歹订正为竹儿亦歹,亦即jurjidai(女真)的音译。本文再根据韩儒林先生对于蒙古七十二种中的部族名称重复登录的讨论,提出汉人八种中的竹因歹(汉儿)、朮里阔[阇]歹与竹温(汉儿)、竹[儿]赤[亦]歹同样重复的看法。(4)本文指出,既往研究视野多仅限于汉人八种本身,限制了对问题的认识。在陶宗仪原书中,汉人八种是氏族条的部分内容。氏族条共分为四个部分,其余三部分分别为蒙古七十二种色目三十一种与金人姓氏。本文进而提出,这份氏族名单与元代科举分蒙古、色目与汉人、南人两榜有关,应当产生于对举子进行氏族登记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36.
李跃平 《民族学刊》2011,2(1):91-F0002
2010年10月14—17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第十五次年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在成都双流县华阳镇隆重举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政策研究司的领导、四川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的领导、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的领导以及来自加拿大、北京及西南各省的120多名民族学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交流、互动、发展和全球视野中的西南各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37.
从民族历史文化视角深入探讨彝族四方八位方位识别的历史渊源及文化价值,发现彝族四方八位方位识别不仅历史久远,而且蕴含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含有古老的天文历算知识,含有古朴的几何学、力学原理。彝族四方八位是彝族先民对生存环境的客观认识,是古人对时空的独到见解,是天文与历法的有机组合,具有“活化石”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8.
杨晓 《山西老年》2009,(3):59-59
事件回放——80多岁的赵大爷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眼不花耳不聋。退休后一直和小儿子居住在一起。有时还能帮儿子夫妻俩在小店算账。由于退休在家闲来无事,赵大爷每天最大  相似文献   
39.
《阅读与作文》2009,(3):20-21
在俄亥俄州读八年级时,班上有一个女孩名叫海伦,她遭遇了一场严重的车祸。她怕错过公交车,急匆匆地跑过去时,不慎踩到冰块,滑倒在后车轮下。她幸免于难,但腰部以下瘫痪了。去探望她时,13岁的我想,从此以后,她再也不能正常的生活了。  相似文献   
40.
身心健康是修道过程中自利利他的要件,因此维护身心健康的医药保健之学,自然会受到佛教的重视.在本文中.依<阿含经>"苦、集、灭、道"的四谛总纲,将病苦归诸四谛中的苦谛(八苦之一),依此一生命哲学的架构,来论述佛教对疾病预防、医药保健的看法,亦即善知疾病之苦(现状)、苦集(原因)、苦灭(目标)与苦灭道(方法).生命是物质和精神的统合,也是身与心的统合.疾病即是"四大不调",须要对症下药,调和四大以治身.而"四大不调"虽是生理现象,但是生理现象的形成,依然是因缘生法,有着身心交感、环境影响、业力牵引等等复杂因缘.环境牵涉到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且大都无法操之在己.但身心交感、业力牵引,就与个人的作为有密切关系.情绪因烦恼而起伏,身体因嗜欲而伤损.病从身出,身依业起,业由惑生,惑唯心造,因此,心为病本.治本就要治心.依三增上学、八正道以治心,这正是佛教医学的精华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