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管理学   195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31篇
人才学   17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360篇
理论方法论   76篇
综合类   768篇
社会学   293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21.
全球化背景下都市民俗研究对象变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都市民俗学的研究对象发生了巨大的变迁。它由原来静态的、平面的市民研究转向“农民—居民—市民”的动态研究,也就是对市民化的全方位考察。其研究对象的变迁具有深厚的现实根基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22.
如果从中国现代都市文学发展史的维度观照,沈从文的都市小说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也是深刻的。作家的都市文本以独特的透视视角,鲜明而激切的批判姿态,书写都市生命力的萎缩退化,人性的异化扭曲,探究重建民族文化途径,揭示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彰显出深刻的意义与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23.
都市民俗是在都市环境中蕴育形成的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及语言民俗等。在20世纪华洋杂处的上海,都市民俗形成了其特有的兼容并蓄的特点。对上海都市民俗的文学书写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新感觉派的“异质民俗”书写、40年代新市民作家的“日常民俗”书写,以及80、90年代当代作家的“民俗寻根”书写等阶段,从而建构起了一条跨越时空的都市民俗文学书写的独特的风景线。都市民俗的文学创作承传也积淀着作家个人的文化情结与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具有文学史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224.
袁水拍在20世纪40年代以笔名“马凡陀”发表了不少“山歌”作品,其预设读者是与他一同生活于重庆、上海或多或少接触着同样的都市新闻的市民们。这些具有讽刺意味的作品,既合乎一般市民们置身于社会不公现象时的发泄牢骚的心理,又使他们收获消遣娱乐的发笑机会,它们一方面能吸引市民读者和扩大读者群,另一方面又能锻炼乃至提升读者的社会批判意识。袁水拍在40年代集中而持续地利用歌谣形式进行“山歌”创作,既因其立足于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态度,也基于其曾用各种形式处理都市讽刺经验的诗歌尝试。相较而言,歌谣形式比自由形式能更亲和地表达讽刺意味,而且“山歌”写作也融入了袁水拍在形式层面讽刺都市的考虑。袁水拍虽采用歌谣形式,但他的“山歌”写作是在进行新诗实验。与其强调袁水拍的“山歌”写作是为新诗大众化道路增添了有效实践的说服力,不如强调他基于对具体历史经验的感受和判断,选择了一条适合于更容易和更高效地处理这些经验的艺术加工道路。袁水拍的“山歌”的成功,是都市经验、讽刺意味和歌谣形式相合适的结果,各种形式的新诗实验想获得成功,都需要根植于合适的具体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25.
《领导决策信息》2014,(22):17-17
正围绕武汉城市自信的大讨论,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武汉‘2049’的长期发展中找准方位和方向是一个必要的课题,但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值得好好研究。"他指出武汉"2049"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规划,然而任何规划都不能一蹴而就。世界级城市包括很多琐碎的方面,不仅是建成世界级的高楼,或是建好地铁、桥梁等基础设施这么简单,还包括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以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我相信武汉有能力完成  相似文献   
226.
长期以来,安妮宝贝被当成网络作家和小资写手,而她作品中反映城市边缘人漂泊流浪的生活,以及灵魂中对自由和人生的探寻,一直被人们所忽视。文章探讨她的作品对城市边缘人思想和行为的刻画,以及她对当下都市文学的贡献,分析了她被误读的原因,把握其作品的内涵和深意,希望能对她的作品进行重新定位和解读。  相似文献   
227.
落玉盘 《女性大世界》2004,(10):158-159
又逢数码产品频繁出招的季节,手机、相机、笔记本,用数码武装起来的都市女人,又有轻巧、漂亮、实用的产品可供更新了。本期《W·W》特选最炫最酷的数码产品,为时尚动感的你解决“机”“本”问题。  相似文献   
228.
《金陵瞭望》2007,(1):46-46,F0003
实施品牌战略已显成效,用品牌经营的理念贯穿农林工作始终,提升了农业产品的竞争力。通过省级高效农业项目建设,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0万亩,2006年,“老山”牌蜂王浆冻干粉获得国家级名牌农产品。  相似文献   
229.
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正处于一个由低水平由中等水平过渡的快速发展时期。中国的城市化应该走以大城市为主导带动建立合理的城市结构体系的发展模式。吉林省应在坚持中国整体城市化发展模式这一前提下,制定适宜于本省客观实际情况的地方性城市化发展模式,即建立以“长吉都市经济圈”为核心,大中小城市(镇)协调发展的省域城市化发展模式,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230.
徐坤"都市即景"系列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坤的"都市即景"系列作品,对都市职业女性的女性意识特点进行了揭示.现代社会对女性的社会定位和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家庭定位之间的矛盾冲突,使职业女性处于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困境.她们虽然具有了与男性一样平等的权利和经济上的独立,但她们中很多人内心仍然残留着浓厚的传统性别意识,尚不具备明确和充分的女性自我意识,受制于无法颠覆的男权文化困境.职业女性生活及女性意识在徐坤的笔下,呈现出滞涩而苍凉的轨迹.徐坤对都市职业女性生存现状和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探讨,对都市文学建设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