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5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3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IT服务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服务质量的量化管理是个难题.6Sigma是基于数据的决策方法,强调用数据说话,量化是6Sigma的基础.本文提出了ITIL在质量控制中的不足,然后通过介绍ITIL和6Sigma在理念上的相同点,阐述了如何运用6Sigma的DMAIC模型指导ITIL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82.
六西格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提高运行效率的关键性方法。六西格玛以顾客为导向,利用统计学的方法,在企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进行业务持续改进的管理模式。六西格玛的管理理念与财务管理具有内在的逻辑与统一,在财务管理中可以将六西格玛的思想与方法运用进来,从而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相似文献   
83.
在很多人眼里,99%的合格率已经是一个相当完美的数字标准。如果再上一个台阶,合格率达到99.73%,又将如何呢?在美国,它仍意味着:每年有2万次配错药事件发生,每年有1.5万个婴儿出生时被掉在地上,每星期有500起手术事故出现,每小时有2000封邮件误投。六西格玛为我们提供了合格率为99.99966%的极致标准,它被认为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管理工具。尽管对国内的影响才刚刚开始,但是自从引入国门,六西格玛就像一把锋芒毕露的宝剑,一出鞘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缘起美国六西格玛最早是由摩托罗拉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学习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提…  相似文献   
84.
六西格玛管理中的数据转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讨论了在长期过程情形下,六西格玛水平与DPMO之间的转换;既考虑了输出过程分布中心的漂移(±1.5σ),又注意了质量控制水平的转变(即短期σ增大到长期σ);经典的六西格玛管理理论在讨论数据转换时对此缺乏研究,所以对过程结果的描述是不完整的.  相似文献   
85.
在探讨六西格玛管理的本质与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六西格玛理论对我国高校本科考核质量的要求进行量化,并确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应用六西格玛对现行的考核体系进行分析,从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考虑,提出相应可行的改进措施。通过实施"提高考核质量水平"的六西格玛项目提高了高校本科考核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86.
六西格玛管理是一种综合性的现代质量管理方法。本文讨论了六西格玛文化的内涵及其对实施六西格玛管理的影响,分析了中国企业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必须面临和解决的文化冲突问题,探讨了六西格玛文化的构建。  相似文献   
87.
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前30年,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后30年才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然而,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创新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我们的管理大部分是学习了国外的管理方法,像全面质量管理和六西格玛管理,  相似文献   
88.
六西格玛是一套科学完整、具有较强操作性并且是将数据作为决策依据的管理理论和管理体系,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管理理论之一。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表明六西格玛是一套十分完整且行之有效的管理理论,因此,将六西格玛理论应用到高职单独招生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价值。在本文中,笔者就此发表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9.
文章从质量管理核心理论六西格玛的核心方法DMAIC五个阶段进行论述,以《降低产品包装损伤》为例进行了评价分析。在每个阶段,针对案例中六西格玛项目开展的情况,按照先分析其值得学习的地方后探讨其不足或有待改进之处的结构来进行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0.
《经理人》2008,(3):125-125
提升企业营运流程与效率,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最佳策略;而企业持续成长的秘诀,就是创新。众所皆知的法则,却往往窒碍难行,而无法快速建立企业的蓝海市场;如何突破创新的两难,强化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永续经营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