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1.
吴淡初 《华人时刊》2009,(10):30-31
古人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香港著名企业家胡耀坤先生的奋斗经历,无不体现了这种精神。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指导思想即“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形成科学的教育理念,承认和尊重学生的差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本文从“丰富学生的个性感悟,张扬学生的生活个性,抒写独特的感受”三方面叙述了在个性化习作教学过程中,如何包容兼爱,激扬学生的习作个性的做法。这一探究性教学,使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了彰显,习作水平得以不断提高,促进了学生语丈素养的提升,从而最终获得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学术界关于王夫之对佛教的批判尚未有足够的讨论,特别是王夫之以什么样的准则批评佛教。王夫之以儒家的义利观作为批判佛教的标准,从一本万殊、实有、自然和气化的角度攻击佛教的天、性、空、兼爱和因果报应等思想。王夫之同张载一样,在批佛的过程中,对宗密攻击儒家和道家的言论予以回应。王夫之明末遗老的民族气节和华夷之辨思想,也不允许他泯除是非、空无所有,及接受佛教的思想。王夫之对一些佛教概念的误解,特别是他将佛教视为巫术和以玄学解佛的错误,乃是其批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 ,人们习惯以“爱有差等”和“无差别之爱”来区分孔子的“仁”和墨子的“兼爱” ,这种区分过于表面化 ,未能把握孔墨伦理思想的深层实质。从二者伦理理念的内涵、他们对各自伦理理念的阐发和证立、以及推行途径上进行分梳 ,可以从较深的理论层面认识孔墨伦理思想的差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从墨子其人和兼爱思想产生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兼爱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及墨子为实现兼爱思想而提出的措施:非攻、尚贤、尚同。最后对墨子的兼爱思想从古代战国时期,现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和兼爱思想的局限性进行了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实验性色彩颇浓的独特文本,短篇小说集《故事新编》产生于五四以后波谲云诡的历史大转折时期,在“共时”与“历时”相互交错的叙事策略中,在貌似“油滑”、不乏后现代基调的拼贴性语言丛林的背后,鲁迅先生以一个启蒙思想家、现实与文化双重批判者的身份,对两千多年来一直居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心地位的儒家道德规范、政治伦理进行了急风暴雨式的解构与批判.继而,又以多元并蓄的开阔视界,对秦汉以降一直处于边缘地位的、蕴涵着与现代西方自由、民主与科学基因遥相呼应的墨家文化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倡导,并从中洗磨出了新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墨子是中国思想史上惟一把"爱"与"义"的人道精神建立在宗教信仰基础上的思想家。尊天立教、兼爱世人是墨子学说的灵魂。墨子理解意识中那个具有正义属性并平等地兼爱世人的神明,被设定为至高无上的权威,由此,社会正义原则和人与人平等互爱的原则成为墨氏宗教的基本信条。墨氏试图以此引导人类在纷争中寻求和解。在中国文化圈内,墨子的宗教理念对儒学中讲尊卑、亲疏的等差之爱是一种成功的反拨,对王权至上的政治理念也构成了挑战。在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中,墨子的宗教观可与基督教文化相沟通。  相似文献   
18.
墨子提出的“兼相爱、交相利、非攻、节用”等思想 ,构成了墨家学说的核心。墨子认为“天”是现实社会的最高统治者 ,人必须顺天意才能得天之赏 ,才能达到兴天下之利 ,除天下之害的目的。墨子的宗教思想虽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功利性 ,也并非墨家学说的主体 ,但却是为其主体学说服务的。探讨其宗教思想价值 ,是研究墨子学说不可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培根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践出发,剖析了各种俗世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把人生的最高追求定位于“公善”,同时又看到了“私善”存在的必要性,区分了“德性”和“天性”,并提出了改变人的“天性”的“药方”。培根的这些思想同中国古代圣贤提出的“兼爱”观、“不朽”观和人性论相比较,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叹代人可以以中引伸出许多有益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20.
儒家和墨家是先秦的两个主要哲学流派,在对人文和社会的探索中他们各自提出了富有交互主体性质的仁学和兼爱学说。他们均认为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特征是交互主体性,提出应以爱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但是在对爱的理解上,儒家提倡爱有差等、爱有亲疏,而墨家提出爱的广泛性和对等性;在对交互主体性关系基础的理解上,儒家诉诸于人的本性,而墨家则将交互主体性关系落实到利益的层面。儒墨两家的交互主体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中国传统的人本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批判继承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