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3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3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0篇
社会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91.
墨子的“兼爱”思想比孔子的“仁爱”思想前进了一大步,要求人们爱人如己,所有之人都能相亲相爱,不论财富多寡、地位高低、身份贵贱,彼此之间不存在血缘与等级的差别,是一种无差等的爱;体现了平等、互爱的精神原则,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互爱互利,推崇人性向善。这种“爱”不是空洞的、抽象的爱,也不是无条件、无原则的爱,而是实实在在的互惠互利的爱,是爱、义、利的有机统一。墨子为了践行“兼相爱”的理论,其实现路径是“交相利”,推行义利并重。在当今社会扬弃墨子的“兼相爱”思想,从理论上指导医疗卫生保健工作,对于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保健一体化和公平公正的分配资源无疑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2.
追溯中国儒道墨文化源流,梳理中国文化史,可以大致见出中国文化是从人性、人心出发,讲求自性修养的"将心比心"的道德文化,核心价值观念在于仁道。仁道由儒家哲学中仁的内涵,如克己、利他、取义诸精神,道家哲学"人之道"中仁的内涵,如谦退、无私、公平诸精神,墨子思想中仁的内涵,如"兼相爱,交相利"精神共同建构而成。中国历史文化核心价值观念中合理的因素,作为一种普世价值,对于中国及世界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为当代文化核心价值观探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3.
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和精华。其学说注重于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当今中国正处于复杂的历史变革时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如由于收入分配差别而引起的贫富差距过大;对物的过分依赖而导致的人际关系脆弱;社会信用的缺失;群体性对抗事件的频率加大等。重新发掘墨子“兼爱”思想的价值,对于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4.
崔华滨  贝淡宁 《文史哲》2021,(1):96-104+166-167
墨子和孟子均认为天下的理想状态是无战争的和平状态。面对战乱现实,墨子以维护天下之利为旨归,主张通过倡导"非攻"阻止战争发生,通过军事防御反制不义攻伐。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兼顾了正义战争的现实考量。孟子秉持一种基于仁的正义战争理论。他不仅对"仁"伐"不仁"的正义战争作出了规范性论述,而且对仁政与国力之间的关系有着现实性的理解。墨、孟战争伦理思想之分殊,主要源于兼爱与仁爱之别。墨、孟的战争伦理思想,提供了有别于西方战争理论的不同思路,且至今仍有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95.
当代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仪器、设备的不断推陈出新,造成人的生命对所谓科技器械的倚赖,尤其是基因科技在人身上的使用,更是使得人生命尊严受到了挑战。先秦诸子中,唯墨家对当今所言自然科技进行了研究和技术应用探讨,形成了在当时独树一帜的科技思想。然而,墨家的科技思想是基于其兼爱之理念,在战乱之世除害、兴利以造福天下人。医疗科技直接关乎人生命之质量,但是,当代医疗科技在提升人的生命质量同时,却忽略了人自身存在的地位,反而使得人之个体被生物化、客体化以及被对象化而失却其主体性。本文基于墨学中的科技思想及作为,反观当今医疗科技发展之现状,认为医学应当回归以人为本的根本主旨。  相似文献   
96.
管子、墨子的慈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
墨家学说体系的构成 ,主要有治国的“十论”和科学、逻辑三部分。“十论”是学说的精华。由于墨家相信天 (上帝 )和鬼神的真确存在 ,所以将其学说体系自觉地建立在了天意的基础之上。“十论”当中 ,以兼爱为核心 ,其他各论则是兼爱的引申和展开。同时 ,墨家认为天意就是兼爱 ,就是利人 ,就是义 ,就是仁 ,最终用“天下之利” ,填充了政论、科学、逻辑循环的中间区域 ,将三者连为一体。墨家把学说的目的归结为利人 ,而且是利天下大多数的人 ,使得其学说体系在人文理性上的落后和迷信的一面显得相对淡薄 ,而在整体上更多地表现为人民性、合理性和进步性  相似文献   
98.
对于墨子的尚同政治主张,学术界存在两种看法,一为专制,一为民主。事实上,讨论墨子之"尚同",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尚同之目的。作为一种抽象概念,"尚同"既可以是专制,也可以是民主。通过考察"尚同"之目的、形式与内容各方面,将"尚同"置于"兼爱"的社会理想之下,不仅要求"下同于上",也要求天子上同于天、顺应民意、主动接受贤臣的影响,则"尚同"非专制明矣。此外,"尚同"并不要求上下之义绝对的一致,而只是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99.
先秦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墨子从"兴天下之大利"出发提出了民本思想。墨子的民本思想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爱民利民是民本的题中要义;尚贤使能是民本的可靠依托;兼爱非攻是民本的价值选择;天志明鬼是民本的终极依据。墨子民本思想维护的是百姓切实利益,是真正的以民为本。  相似文献   
100.
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以“置生死于度外”一语来诠释墨家面对生、死之际的态度与作为,只怕是并未真正探入墨者之心怀以及领会墨者之精神!首先,墨者坚决反对执有命说,重视生命的创发,努力于既有命运的改造。要说有命,墨者仅在乎天(志)之赏罚,而天之赏罚仍是在于人之为己所造之命,但并非赏而活、罚则死,而是天罚之而令其不见容于世,犹如死去,因为墨者依于天志,杀己以利天下则赴死,如“以义死阳城君之难”的孟胜,但杀人可存天下却无利于天下,如“阻楚攻宋”的墨子,情愿自己身陷险境,也不愿对公输盘动杀机。其次,墨子提倡“节葬”的主张,表达面对死亡的安然以及生者对亡者的敬重、告别、孝子“慎终追远”的人文关怀,是在乱世仁人孝亲之权衡。而实际上,无论是非命、天之赏罚、节葬,在死亡或面对死亡皆在乎在情境内之权衡,其权衡的指标在于天下之利(公利),而其根本理念即是“兼爱”。因此,我们可以说,墨家的生死智慧正是“死生是一种为(公)利而权衡的抉择”,此等抉择,指向生命的成全,亦即,不但成全了对生者之“义”(公利),同时也成全了自身兼爱之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