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96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1篇
管理学   257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58篇
人口学   12篇
丛书文集   827篇
理论方法论   124篇
综合类   1282篇
社会学   118篇
统计学   4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173篇
  2008年   25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相似文献   
912.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类型及内在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志远 《江汉论坛》2002,55(4):81-84
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专业走向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已经建构了自己的范畴体系。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进行了理论界定,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的基本类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913.
党内民主发展首先在于党内民主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既包括根据实践需要制定新的规章制度,也包括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而对已有的制度进行修订完善。近年来基层和地方组织在党内民主方面的试点和探索为党内民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为党内民主制度创新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总结研究地方党内民主试点经验可以发现党内民主发展的内在规律,寻求推动党内民主发展的路径,进一步指导和推进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91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在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怎样继续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才能既保持“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又保持“中国特  相似文献   
915.
对“教科书哲学体系”的学理质疑与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的深入展开,使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具有不同于宏大叙事的考据理路,但这种考据遭遇当代视界的挑战,即“经院哲学”式的研究缺乏当代审视的现实目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性与现实性争议随之而来。本文认为,这种争议集中反映的问题恰恰印证马克思哲学并非冬烘遗老的“子曰诗云”,而是“改变世界”的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916.
康德自由观的独特贡献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他把自由从必然性的事实领域提升到了超越必然性知识的价值领域,求证了自由不是必然性知识所能解决的本性;另一方面,他为现实社会中个人自由的正当性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康德的自由观对于当前人类如何正确地理解“自由”的全部意义及反思“现代性”等问题仍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17.
周维山 《兰州学刊》2006,42(7):73-76
对“美的规律”内涵的认识,虽然意见纷纭,但是总的出发点是一致的。争论各方都把“美”理解为美的事物,从美的事物出发探求美之为美的规律。马克思提出的“美的规律”是一种生产中的规律,是一种关系规律。它不但包含美的事物的规律,还包含主体审美的规律。由此,“美的规律”的审美之维是一种必要的维度。劳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而人的本质力量是人的创造能力的总和。作为与真、善相并列的美,对应的本质力量是判断力。只有找到了人创造美相对应的本质力量,“美的规律”才有了真正的存在基础,对“美的规律”内涵的研究才能取得豁然开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18.
哈奇生继承并发展了英国经验派美学的“内在感官”说,对其强化了心理学解释,认为内在感官是既不同于外在感官、又不同于理性认识的先天的审美能力,具有直觉性,不涉及对象知识和个人利害,从而对美感特点作了新的概括。同时又从“美的观念”论出发,首次将美分为绝对美和相对美,前者指从对象本身所感知的美;后者指把对象看作摹本所感知的美,从而对区分自然美与艺术美、形式美与内容美作了新的探索,在西方近代美学发展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相似文献   
919.
本文主要研究了从休谟到胡塞尔哲学中经验概念的变化 ,指出了从近代经验主义到现象学中经验的向内转的趋势。休谟对洛克的经验概念进行改造 ,使经验由一种对外在刺激的表象转向经验的内在自我呈现 ,而胡塞尔则认为真正的经验应是纳入先验意识结构的内在经验 ,休谟的“内在经验”仍然是外在于主体先验意识结构的外在经验。经验内涵的这种由外而内的转向为现象学的产生打下了基础 ,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0.
王轻鸿 《学术论坛》2004,(5):127-132
西方原型批评的巨大缺陷表现在审美性缺失,汉语的文化特征为精神文化原型的诗性存在奠定了基础。汉语与西方语系的重大区别在于文字,从外在形态上看,汉字产生于与天地自然的感应,具有"观物取象"的象形特点,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华民族的集体的精神文化表象与自然物象密切关联,具有生动、丰富的感性力量;从内在意义来看,以象表意为汉语的意义表达留下了不断衍生的空间,中国文学原型从具体生动的意象出发去探询形而上意义,融合了独特的审美发现;从心理机制来看,汉语是感悟式的,原型感于物而"兴"更具有审美体验的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