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7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29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7篇
丛书文集   745篇
理论方法论   111篇
综合类   1465篇
社会学   115篇
统计学   5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67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90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5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以四川省为例,基于647份农户调查数据,从农地流转、农户基本情况、农户经营特征、农村金融市场特征4个方面运用Logit模型实证分析其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方向及强度,分析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户金融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地流转行为带来农户金融需求分化趋势,农地流转价格过快上涨对农户金融需求有明显抑制作用,加快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已经十分紧迫,农户普遍面临缺乏抵押融资能力的困境。农地流转对农户金融需求的分化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对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具有极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基础之上,重点针对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农户进行农村金融产品创新,有效满足其不断增长的金融需求,则是当前我国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必须破解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42.
土地流转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条件之一,但是,实现土地有序流转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日本近年实施的农地中间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建立农地中间管理机构(农地银行)及相应的流转机制和流转补贴制度,促进土地向农业承担主体集中,提高农业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通过对该制度的细致总结和效果分析,认为中国的土地流转制度有必要以目标为导向,完善制度设计、细化政策措施、调整农业补贴并注重基层和农民参与。  相似文献   
43.
现代化是不是就是城市化,这本是一个必须经过充分酝酿、谨慎实施的问题。但人类在对待这个万分重大的问题时,显然是过于掉以轻心了,还没来得及细细斟酌一番,就一股脑地走上了这条看似康庄的“大道”。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让人类陷入了疲于应对的、被动的局面。农地发展权制度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被催生出来的。在中国,由于沉重、落后的文化包袱及历史、民俗、体制等诸多原因,使得中国在城市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加艰难一些。面对城市膨胀、耕地锐减的严峻局面,国人是得好好反省反省了。  相似文献   
44.
陈凯 《百姓生活》2012,(5):26-26
王女士的丈夫在车祸中丧生,他的QQ邮箱里保存着大量两人恋爱、结婚期间的信件和照片。王女士想整理这些以留作纪念,但不知道账号密码。王女士向QQ所属的腾讯公司求助,腾讯公司称QQ号码所有权归腾讯公司,用户只有使用权,不属于遗产继承范畴。  相似文献   
45.
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严重短缺,大量农地被以各种开发的名义“圈占”,农民出于理性选择导致蔓延全国的耕地抛荒和农村建设用地闲置浪费,基层政府财政供养人口的急剧膨胀以及“乡官”、“村官”的腐败行为,正交织形成了我国农村“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同时盛行的奇特现象.究其根源还在于低效滞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残缺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将农地集体所有上升为农地国家所有,赋予农民永久的农地使用权,引导和鼓励个体农民在产权清晰后以自愿的方式,重新走向多种形式和不同规模的联合,大力改革基层行政管理体制等是消除这两种“悲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6.
书屋     
《决策》2014,(4):96-96
《城市化转型与土地陷阱》房价飙升、农村空心化、贫富悬殊、内需乏力……这些都是困扰转型期中国进一步发展的难题。不过,真正具备洞察力的明眼人,其实不难发现,以上这些看似无比复杂纠缠的许多问题,其实背后的根源是土地及其权利归属问题。而引发种种乱象的根本原因,正是当下土地制度的缺陷以及随之而采的城乡二元体制对整个社会的桎梏。  相似文献   
47.
48.
马克思从市民社会出发,看到了劳动者应当占有劳动成果。这是一种资本主义的"元结构",既有资本主义发生的历史依据,也有理论的合理性。马克思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的各种形式》中对三种共同体进行了探讨,讨论了以劳动与所有权相统一的历史阶段。市民社会下的劳动占有产生出自由与平等两大价值观。劳动者追求平等,是要获得劳动的价值,而资本家追求的是自由,获得风险的价值,这对我们树立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9.
语丝语录     
《决策探索》2014,(5):8-8
“那种认为‘企业所有权不重要,重要的是竞争’的观点既缺乏理论基础,也没有事实的佐证。中国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只有在政府保护下才可能生存,它们赚的利润是会计利润,不是经济利润。”  相似文献   
50.
正案情:任某姐弟二人之母刘某向所属单位缴款集资建房,后取得了该房屋的所有权。其间,姐姐嫁到外地,母亲随弟弟共同生活,由弟弟赡养照顾。后母亲因病死亡,该房屋由弟弟居住使用。姐姐离婚后,从外地返回该房居住。双方因对母亲留下的房屋权属问题发生争议,姐姐遂诉至法院,请求确认母亲的遗产各享有一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