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6篇
  免费   14篇
管理学   126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96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352篇
社会学   72篇
统计学   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1.
新中国的家庭农场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的职工家庭农场,但一直到2008年以后才获得较快发展,其中影响较大的当属上海松江模式。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上海市委开始推广"松江模式",这标志着松江模式逐步成熟。松江地区的实践表明,家庭农场发展应具有几个基本条件:一是农业人口减少且土地流转顺畅;二是政府有效的财政扶持与政策引导;三是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与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712.
陈星 《决策探索》2007,(24):9-10
2007年8月29日至9月22日,笔者参加了河南省农业产业化与新农村建设赴澳大利亚研究班,先后到澳大利亚的维多利亚州、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及首都地区,对其农业和农村情况进行了专题考察,并到7个农场实地考察,又分别在墨尔本大学的Dookie校区、悉尼科技大学、堪培拉大学及新南威尔士州农业部听取了教授、专家和农业官员有关农业、农村情况的专题讲座,感到虽然时间短,收获却很大,对澳大利亚的农业和农村状况及特点有了基本的了解,对如何借鉴澳大利亚好的经验,做好本地的"三农"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13.
“公司+农户”模式实质还是农户经济,但以外部组织的规模收益相对有效地克服了小农经营规模不经济的弊端.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农户经营规模进一步提高,促使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农户制逐渐向农场制转变.温氏集团对“公司+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该模式化解了“公司+农户”下的利益分配难题,实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更紧密的联结机制,创新了现代农业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714.
简论家庭农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家庭农场是现代农业的一种有效的经营方式。在家庭承包责任制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和发展家庭农场,使小块土地的分散经营升级为土地相对集中的规模经营,以促进我国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  相似文献   
715.
南非作家达蒙·加尔古特的后现代主义小说《承诺》采用农场时空体叙事方式,形成了独特的现实关照意义及叙事美学。小说叙事将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前后32 年的社会历史浓缩于一个农场空间之中,聚焦农场上的房屋、汽车、墓地三大隐喻性空间,绘制了一幅抽象但立体的图画,可供读者多维度了解转型期南非社会,包括其政治生态、资本运行模式、种族与阶层关系以及个体的情感状态和伦理自觉,形成了詹姆逊所主张的、以透析整体社会结构为使命的认知图绘美学表达。  相似文献   
716.
历史上,资本主义农业的发展道路是以农民被剥夺,农民与土地、土地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前提的。然而,战后五十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农业生产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一是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从分离趋向统一;二是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生产组织的主要形式。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经验,对我国农业生产关系作进一步的改革,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户家庭经营,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和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及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717.
718.
本文构建了刻画乡村农户贫困状态的特征因子的提取算法和分析框架,旨在实现和帮助完善家庭农场的持续发展,尤其是由贫困农户组成或参与的家庭农场在发展需要的融资方面的乡村信用评估,推动有效地制订对应政策和落地方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防止返贫。本文的最大亮点是以“分类与回归树”(CART)分析和“吉布斯抽样”(Gibbs Sampling)的人工智能算法为工具,对乡村农户贫困状态的特征因子提取建立了对应的框架和分析流程。基于国内某地区乡村建档立卡数据库的31,116个样本,实证研究筛选出12个刻画乡村农户贫困状态高度关联的特征因子,并进一步对特征因子的有效性进行了ROC曲线和AUC测试。结果表明以特征因子分析框架为基础,建设配套的乡村信用评估体系是支持乡村振兴的可持续性最佳解决途径之一,除了能够为乡村贫困户获得持续工作的基本技能或生产环境的改善提升上得到持续性的融资支持提供评估依据和数据支持,也能为乡村和城镇“传帮带”等生产和商务平台的建立提供可持续的基础性数据和信用分析的动态支持。  相似文献   
719.
基于2017年和2018年两轮家庭农场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家庭农场新技术采用情况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采用新技术的家庭农场比未采用新技术的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相对更高;但家庭农场只是一般性采用新技术,对经营效率的提高并不明显;只有采用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新技术,才能够显著实现增收效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新技术采用的增收效应在经营种类上主要体现在非粮食类经济作物上;在新技术种类上主要体现在新品种和病虫害防治新方法上;新技术采用对都市郊区、技能较高的农场主以及示范性家庭农场经营效率的促进作用更大。研究首次提出新技术需求实现度概念,并发现只有提高新技术需求实现度才能提高家庭农场采用新技术的经营效率。  相似文献   
720.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理论,搭建“组织建构-契约治理”分析框架,考察集体合作农场能否成为保障粮食规模化经营的重要手段,并以太仓市永村为典型案例,阐释集体合作农场对粮食规模化经营的作用效应及其限度。结果表明,集体合作农场通过发挥产权激励、降低交易费用、农业规模经营和专业化分工的效应,缓解了粮食生产的交易费用约束和协调激励不足的问题,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的数量和质量。但集体合作农场在内生发展可持续性、缔约主体权利地位保障、市场资源要素流动方面存在一定局限,对集体合作农场经验的推介还需全面考虑区域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