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2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31篇
社会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在我国现实中,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均存在负相关。这主要表现在:由于理解上的偏差、应用中的偏差、实施对象客观条件不同而导致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不公平。弱化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实践与收入公平分配负相关的对策:一是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二是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三是缩小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  相似文献   
52.
指出乔恩·埃尔斯特有关社会现实的正义问题主要分为局部正义和转型正义,其中局部正义理论主要讨论自治政府、半自治政府和非政府如何分配稀缺物品和必要负担给特定人群。埃尔斯特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大量实例对局部正义的产生、影响因素及原则等进行了实证研究,同时将局部正义与传统的全局正义加以比较,丰富了正义理论的研究,拓展了分析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3.
周德海 《社会科学》2002,46(2):38-41
本文在“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上的主要观点是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 ,只要每一经济活动主体在市场中的权利和机会平等 ,市场运行规则科学合理 ,执行市场规则客观公正 ,其最终的分配结果 ,无论是对于优胜者还是对于劣汰者来说 ,都应当是公平的。  相似文献   
54.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效率与公平及两者的关系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论述公平与效率的含义、实质及其意义,指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实质是一个社会主义的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55.
PPP经营模式由于私方主体的介入,给政府公共服务带来了这样或那样的潜在风险,如公共服务质量递减、公共职能改换、治理秩序阻滞、投入主体收入递减等。为了保障社会治理正当化、公共服务理性化、PPP项目正常化和当事人投入的积极性,必须以法治手段在行政主体和私方主体间合理进行风险分配,包括风险预防的风险分配、风险阻却的风险分配、风险后评估的风险分配、风险承担的风险分配。通过风险分配让私方当事人和行政主体由权利主体转向义务主体,由权力行使转向责任承担。风险分配遵从公权主导原则、公共利益最大化原则、责任自负原则和实际负担原则。  相似文献   
56.
李忠路 《社会》2018,38(1):215-237
在现代社会,个人根据其能力、素质和专业技能等资质获得职业和社会地位的绩效主义原则已经被广泛认为是符合经济公平正义的主要分配原则。然而,鲜有研究关注公众是如何看待绩效分配原则的。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年基线调查数据(CFPS2010),对公众关于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第一,社会经济地位越高的成员越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二,成长于改革开放时期的年轻人更加认同绩效分配原则;第三,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地位较低的群体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本文的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中国公众之所以对收入不平等表现出较为宽容的态度,主要是因为大部分公众相信教育和个人努力是取得社会成就的重要影响因素,但应注意,公众对绩效分配原则的认同感与其客观社会经济地位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7.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只能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8.
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大工业生产力基础上提出来的对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一种设想,它必然会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局限,不可能完全反映今日社会后工业生产力条件下的分配现实.但是,因此说它"存在""不足"是不正确的.分配形式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应当把马克思的按劳分配理论和当代现实相结合,得出新的结论,对现实中的按劳分配实践做出全新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59.
举证责任分配原则是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对古今中外有关举证责任分配原则重要学说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完善我国民事举证责任原则的构想,确立谁主张、谁举证并辅之以公平和诚信原则调整的举证责任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