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7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7篇
管理学   391篇
劳动科学   20篇
民族学   138篇
人才学   76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833篇
理论方法论   140篇
综合类   1708篇
社会学   241篇
统计学   11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73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228篇
  2006年   181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冯静波 《经营管理者》2009,(20):160-160
本文阐述了员工岗位价值形成的四个阶段以及企业建立员工岗位价值评估制度,最后主要从四个方面分析影响员工岗位价值发挥的因素,提出个人价值与企业的价值和使命保持一致,树立企业和员工"双赢"的观念。  相似文献   
72.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社区建设要坚持五个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居民;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责权统一,管理有序;扩大民主,居民自治;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73.
数字快报     
全国:“三大需求”对GDP贡献率分别为47.5%、53.2%、-0.7% 数据显示,上半年“三大需求”对全国增长的贡献率为: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47.5%,资本形成总额对GDP的贡献率为532%,货物和服务进出口对GDP的贡献率为-0.7%。“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点数分别是4.6、5.1和-0.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4.
从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75.
在分析技术标准壁垒的基础上探究其由来、发展,并以经济学、博弈论等理论分析,对技术标准壁垒的形成、作用及跨越机制进行了充分论述.  相似文献   
76.
吉林市是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城市,现有少数民族人口近万人,占总人口10%以上。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形成的分布格局已被打破,呈现出“大流动、大分散,小聚居”的态势,城市民族工作日益凸现,社区民族工作已摆上工作日程。一、 抓调研,把握新情况,探索民族  相似文献   
77.
统一战线是我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是党的一项重要民族政策.本文系统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少数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和发展、在社会主义时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78.
孟高棉语民族的起源与北方孟高棉语诸民族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高棉语民族是操南亚语系语言的诸多民族中的一大族群,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地区。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资料,从分析孟高棉语诸民族的起源入手,对北方孟高棉语民族的来源、迁徙、分布和形成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9.
马宗正 《回族研究》2006,(2):103-106
回族习惯法的研究对我们了解回族的行为方式、法的观念、社会控制及其法文化的生成、演变等都有积极的意义。本文在已有相关成果的基础上,具体论述回族习惯法形成发展过程的历史特殊性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80.
本文试从民族心理学视角出发,阐释汉匈民族意识的形成与变迁。先秦至秦汉时期,是汉匈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汉匈分别在生态—经济方式、政权体系、思想文化等方面形成不同的体系,并随着双方战争、互市、和亲等交往的深入促成了汉匈民族意识的最终形成。民族意识形成之后并非一成不变,尤其是在西汉后期开始,匈奴的经济方式、政治实体性质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受到汉文化的深层次影响,民族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当然,汉民族意识也在这一时期随着民族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发生了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