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3篇
管理学   6篇
劳动科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4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56篇
社会学   4篇
统计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体现了人的利己性和利他性,反映了人的生态位,即人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及其生态责任。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为人"与"为自然"不是非此即彼的两难选择:直接"为自然"(利他),最终"为人类"(利己);没有纯粹的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二者在本质上是兼容的和互补的,具有相同的中心,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态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112.
经济人、理性人假设的辨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旭昆 《浙江学刊》2001,1(2):67-75
本文首先强调研究人的行为动机的重要性,进而区分了人的行为动机的两个层次,提出了根本动机的超制度性和具体动机的依制度性,指出了行为动机的多维性、可序性、互补性和互斥性.在此基础上,对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假设进行了论证,提出了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指出了它的两种表现型利己主导型和利他主导型.同时,对理性概念进行了分析,区分并定义了两种理性目标理性和手段理性,指出了手段理性的两种表现慎行和验行,还指出了理性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各自的适用范围,提出了对这两种行为方式的选择同样是理性的,从而为理性人假设进行了辩护.最后,文章指出了从精致的有限理性的广义经济人假设可以推出的若干命题,尤其是交易能力差异性命题和好人可能干坏事命题,指出了这些命题在解释经济和社会现象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3.
论价值观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他"和"利己",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价值观[1](P921),与每个民族或群体的社会行为特色密切相关。就价值观差异相吻合的中西方思维方式、交际风格、风尚习惯、家庭观念等跨文化矛盾现象和规律作剖析和探讨,以寻求对跨文化认知和交际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律性认识。  相似文献   
114.
村干部作为乡村治理基层建设的重要推动主体,其职务行为不仅是保证乡村有效治理的关键一环,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多重理论基础,划分出“利村”与“利己”这两种村干部角色类型以及“利村不利己”“利村又利己”与“利己不利村”三种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探讨村干部角色对于其职务行为倾向影响,并运用案例分析方法验证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对乡村治理结果产生的异质性。同时在对“利己不利村”这一职务行为倾向进行深入机制分析的基础上,考察其典型行为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村干部行使职务的过程中,本应扮演“利村”角色代表政府与村民来维护双方切实利益的村干部,由于个人精致利己主义的心理选择和行为动机,他们往往会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作为一切行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导致其“利己不利村”的职务行为倾向。由此提出规范村干部职务行为倾向的两点对策:一方面,加强村干部同级监督力度,完善政府行为监督机制,打造上下协同的双重监督体系;另一方面,完善对村干部的惩戒和激励机制,畅通晋升通道,形成“宽严相济”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15.
运用博弈模型分析利己与利他的辩证关系、消费主体利己本性的合理性,并分析消费利他主义的前提、行为及其结果,试图以消费为媒介,探究人类完整的利己、利他和互利的本性。  相似文献   
116.
古罗马帝国中后期, 频繁爆发的瘟疫使业已危机丛生的社会局面更加动荡, 而传统宗教——异教无以应对, 于是社会出现了普遍的信仰危机。根据早期教会史家的记载, 基督教徒在这个危机的时期, 大力宣扬超越利己的教义, 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社会救助行动。因此, 基督教的影响迅速扩大, 皈依者迅速增多, 形成了对异教的强大挑战。从这种意义上说, 帝国中后期的瘟疫为基督教的发展与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加快了它战胜异教的进程, 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欧洲社会甚至人类历史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7.
以利益主体身份出场的发展主体在发展实践中的核心任务就是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利益,但利益主体的求利行为是在一定的利益关系或"利益场"中进行的,为此就必须处理好利己和利他的矛盾关系。在对利己和利他关系的处理中,利益主体一般采取零和博弈与非零和博弈的做法。如果采取零和博弈即利己损他的做法,就导致了一种互害型发展;如果采取非零和博弈即既利己又利他的做法,就会导致一种互利型发展。互害型发展是迄今较为盛行的一种发展模式,导致了相当严重的发展问题,造成了社会发展的高代价现象。互利型发展能真正实现全民的全面的长远的利益,具有真善美的属性,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未来和方向。实现由互害型发展向互利型发展的转变,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完善且执行有力的"律约制度"。  相似文献   
118.
蔡景庆 《南都学坛》2023,(2):99-110
总结“三只手”特别是“第三只手”调节经济的力量组成与功能划分;深入探析“市场之手”“政府之手”“第三只手”用力的隐性与显性作用机理,着力探讨其驱力来源、力量组成、主要目标、运行规律等,对于我们深刻认知“三只手”调节经济的力量构造,并在实践中主动应用“三只手”调节经济的手段与方法,意义重要。“三只手”调节经济的理论与方法,必将成为在市场经济实践中、充分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之治”的璀璨亮点。  相似文献   
119.
道德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不仅仅在于必须在各种混合的选择项之间进行选择,以及选择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各种混合复杂的选择项之间做出一种最佳的选择。这是因为,我们面临的选择项并不是完美无缺的、纯粹单一的,而常常是混杂的、不易分辨的、混合复杂的,很难迅速而准确地给予非此即彼的选择,而往往只能做出利之中求大的选择。本文无意于进行这种选择,唯愿通过对各家道德建设选择理论的探讨,使伦理学研究者和道德决策者更好更准确地进行道德价值的权衡与选择。细究考去,支持各家道德价值选择的理论,通常由两部分构成,一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