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9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13篇
理论方法论   15篇
综合类   116篇
社会学   10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51.
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剥削的基本原理,分析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当前我们分析私营经济应该站在国家整体利益的立场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分析私营经济的剥削。私营经济存在着剥削关系,但我国决不是剥削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私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2.
剥削是指通过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垄断而无偿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行为,它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又未达到较高程度时期客观存在的一种历史现象。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还不发达,与之相适应,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关系方面还存在着私有制企业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以我国目前是存在剥削问题的;在我国现阶段,剥削的存在具有其一定的历史与现实合理性和积极作用的一面,因而把剥削视为洪水猛兽有失偏颇;由于在我国现阶段剥削有其存在的价值和合理性,所以剥削就无法避免,而且也不可能和不应当人为强行取消。消灭剥削将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253.
本文就如何认识和评价萨特(J.P.Sartre1905~1980)其人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萨特不畏强暴,支持被压迫和被剥削人民的正义斗争,他反对法西斯主义、反对侵略战争、反对殖民主义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主场坚定,是世界人民的朋友。  相似文献   
254.
剥削的产生、发展和最终被消灭,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每一种剥削制度在上升时期,都是“历史发展的杠杆”。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有经济也存在剥削,但与资本主义的私有经济有根本的区别。应该允许其存在,但又不是放任任何形式的剥削。  相似文献   
255.
本文阐明了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创立及其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着重分析小平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性,论述了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56.
本文在分析了人们关于剥削本质的片面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的分析 ,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抽象概括了剥削的本质 ,即剥削就是通过超经济的或经济的单向度的强制支配力占有他人无偿劳动或强占他人劳动成果的行为 ;根据这一对剥削本质的内涵界定 ,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剥削的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57.
私营经济中存在着私营企业主对雇工的剥削问题 ,这是一个不容回避和无法掩盖的事实。这种剥削存在的历史必然性在于我国社会生产力尚不发达的现状 ,在于私营经济这一私有制经济成分的存在和发展 ;其合理性在于 ,它的存在和发展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258.
杨彬 《求是学刊》2003,30(6):60-64
马克思对剥削范畴的揭秘是有着严格的前提条件、严谨的逻辑思维和鲜明的时代背景的.马克思所揭示的剥削是以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特定范畴,是具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剥削,是一种特定阶级关系的表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剥削的制度性前提和阶级对立倾向已经不存在了.私营经济中的劳资雇佣关系已经演化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常的经济关系,既不含有阶级对立成分,也没有政治色彩,已不构成马克思当年所揭示的剥削关系.  相似文献   
259.
试论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昌清 《中州学刊》2003,23(6):31-34
剩余价值有两个来源 :一个是工人的勤劳和节俭 ;一个是知识的积累和创新。马克思所说的相对剩余价值 ,实际上就是由知识创造的。知识的剩余价值从根本上来说 ,是由知识劳动者 (包括历史上的知识劳动者 )集体创造的。知识参与创造剩余价值 ,使剥削问题模糊化和淡化。知识创造的剩余价值所占的比例愈大 ,剥削问题就愈淡化。  相似文献   
260.
伴随改革开放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剥削行为也出现了。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剥削 ,剥削存在有无必然性和进步性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