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篇
管理学   315篇
劳动科学   1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284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518篇
社会学   31篇
统计学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会计准则的制定与变迁,是会计准则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其中心点在于制定模式的安排和变迁效率的分析问题。本文首先给出会计准则制定的“三权分立”模式,并以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历史演进为例加以说明,论证这种模式的绩效以及应有的借鉴价值。在此基础上,借助产权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的原理,分析会计准则变迁的动力、方式以及周期,旨在降低变迁成本,提高变迁效率,为宏观和微观变迁提供应有的理论基础。文章最后,以困扰会计界和经济界多时的“企业操纵帐务行为”为例,进一步说明、论证准则制定和变迁的模式和效率,以及对这一模式的影响,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2.
为实现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适应金融市场的新变化,推动新经济发展,中国允许双重股权架构公司在科创板上市。在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中存在管理层固化与内部人控制损害外部投资者利益的问题,因而协调创始股东与外部投资者利益关系,化解控制股东与中小股东矛盾,维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非常重要。相较于其他规则,“日落条款”既能够形成合理激励机制,又能够有效约束创始股东或公司实际控制人,限制其不良行为,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适当的控制权移转机制。为充分发挥“日落条款”的功能,中国应当修改现有规则,确立“日落条款”惩罚性条款地位,明确股东资格,删除“控制权变更”事项,增加诚信义务“日落条款”,明晰主动稀释与被动稀释,构建“日落条款”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133.
聚焦我国资本市场控制权配置的重要来源——创始人关键性资源,在探索性案例分析基础上,基于家族社会情感财富观和资源观,围绕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影响因素和后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创始人关键性资源是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的重要因素;民营上市公司基于创始人保护的控制权配置抑制了创始人将关键性资源应用于风险承担。  相似文献   
134.
<正>国有企业的改革,从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开始,而后经历两权分离、承包租赁、转换经营机制、股份制试点,直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国有企业中也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并没有完成,初步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近些年,铁路、粮食储备、通信、石油系统相继曝光多起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下属子公司人员的涉腐案件,国有企业经理人道德风险以及反腐败问题再次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  相似文献   
135.
会计剩余控制权一般通过企业契约安排实现其在企业内部的配置。在中国公司中,会计剩余控制权的配置对象包括股东、董事和管理者。企业组织形式、企业股权集中度和企业财务状况等是中国企业会计剩余控制权配置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6.
企业控制权内涵及配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企业控制权是现代企业契约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与企业索取权共同构成了企业所有权的主要内容。对企业控制权的准确理解是构建科学治理结构的基础。该文从科斯的契约理论入手 ,详细分析了企业控制权的内涵和制度特征 ,并指出企业控制权应成为企业所有权的核心。  相似文献   
137.
对企业不完全契约的性质描述,揭示了企业治理的起源。从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角度出发,通过对非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产权特征的比较以及对利益相关者专用性资产投资的分析,在逻辑上分别推导出股东单边治理和共同治理理论。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的经验:企业本质是一种各要素所有者为了获取合作收益通过契约方式联结的集合;财产所有权是企业剩余权力安排的最终决定因素;无论股东的单边治理还是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都有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38.
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中存在的认识误区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是实现我国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的途径。但目前外资并购因面临各种障碍而进展迟缓。本文主要对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思想障碍,如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目标、外资并购引起国有资产流失和冲击民族经济的发展、外资并购的控制与并购中的企业定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应转变观念,实事求是地把握促进外资并购的条件,推进外资并购国有企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9.
针对我国现有的通用会计规则制定权安排,建议理顺公司的产权关系、完善会计规则的制定体系、加强会计法治建设及职能部门会计监管;针对我国的剩余规则制定权安排,建议合理构建公司治理中的权力制衡机制、建立企业财务的共同决策机制、借鉴成功的公司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0.
按照并购双方行业的相互关系,并购可以分为横向、纵向和混合三种类型.本文认为,处于行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采用不同并购类型的并购,其绩效也不相同.根据这一关系,可以对我国的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进行检验.通过对1999~2002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298个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市场的效率仍然不高,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力图对这一现象给出解释,提出了几个可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