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李建明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1(1)
关汉卿作为包公戏的开拓人,他至少在三个方面对以后的包公戏定下了基调:在题材上注重市民日常生活的开掘,注重描写百姓在权豪恶霸凌辱下的痛苦;在人物塑造上,他第一次成功地塑造了清官能吏的代表人物包公,着力刻画他巧用智谋惩恶扬善;在悲剧审美趣味上,大团圆结局总有一种缺憾,并反映民众一相情愿的天理力量,是一种苦涩的大团圆。 相似文献
23.
宝墨园位于广州番禺区沙湾镇紫坭村,是番禺最早的公园,原为包相府庙。相传某年西江发大水,漂来一段黑木头,村民放它流往下游,但此木再三漂回村边,村民好生奇怪,便把黑木头供奉起来。嘉庆四年(1799年)朝廷诛除贪官和砷,掀起反贪之风, 相似文献
24.
25.
26.
张晓娟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21-22
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被塑造得最为丰满鲜活,具有清廉正直、不畏强权、智谋出众、讲究策略、心系百姓、亲民爱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27.
正昨夜春风初度园,红梅怒放腊梅残~①。黑脊鱼~②戏无丝藕~③,六角亭~④汲廉耻泉~⑤。孝肃祠~⑥前荫古木,清风阁~⑦上有青天。玉带桥~⑧头歌舞地,探戈~⑨一曲正翩翩。【注释】①红梅怒放腊梅残:今年春来较迟,前日积雪尚有未化者,故腊梅与红梅同时开放,亦为包河公园一奇观。②黑脊鱼:包河中的一种鲫鱼,因其脊背是黑色的,当地人以此象征铁面包公,故称之为包公鱼。 相似文献
28.
以两宋“双城”的视角来观照“包公”“济公”系列小说,能为我们提供新的研究路径。包公与济公皆为明清通俗小说中的传奇人物,以两人为中心的系列小说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两大文本系统。“开封包青天”和“钱塘济颠禅师”都带有鲜明的城市属性,两个系列都以宋代都城生活为主要背景展开叙事,呈现出一北一南两大都城的文化特色。两类小说在都城文化和人物属性的互动上颇为相似。一方面是“依城塑人”,即人物开展都城化叙事。“包龙图”依托“开封府”统领侠客在以政治主题为主的多元空间内惩恶扬善,济公则以“替僧”身份游走临安的市井江湖,带领徒弟扶危济困、普度众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人名城”,即都城彰显人格化特征。城市与主人公之间展开多维度的互文与对话,以彰显城市的人格化气质,包公逐渐演变为中原清官文化的时代象征,济公身上则凝聚了江南和合文化的世俗样貌,威严气度与谐谑趣味参与建构了小说中开封与临安的城市美学形象。 相似文献
29.
帕特里克·菲茨杰拉德是许多美国人心中的执法英雄。作为无党派的美国联邦检察官,他在近11年的任职时间里调查过共和党、民主党的州长,查办过白宫高官,处理过"特工门"等大案,还是最早起诉本·拉登的人。有人称他是"钢眼侦探",还有人说他是"菲茨杰拉德飓风",华人干脆给他封了个"美国包公"的绰号。让腐败州长进监牢菲茨杰拉德今年51岁,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区一个爱尔兰裔的移民家庭。他父亲是个门卫,家里有3个兄弟姐妹。1985年,菲茨杰拉德从哈佛大学法学院拿到了法学博士学位,进入纽约一家著名律师事务所当民事律师。1988年,他成为纽约助理 相似文献
30.
何峰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2):28-31,60
包公是中国清官文化的符号。清官文化在中国的形成和延续,反映了在君主专制的封建时代,无权无势的底层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待和对主持正义、为民伸冤的清官的祈盼。中国清官文化的基本内涵,是以儒家的民本思想和封建道统为核心。清官廉臣虽有缓和社会矛盾、为巩固封建帝制服务的一面,但他们刚正不阿、惩恶扬善的道德人格却有超越时代和阶级的普适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