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43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48篇
社会学   9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化工业批判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重要来源,揭露了大众文化的非文化性。本文就这一理论对大众文化商品化、拜物教、标准化及消费文化的论断进行了中国语境下的适用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传媒手段的多元化,中国社会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深化,物化现象层出不穷,个性消失殆尽,消费主义泛滥肆虐,证明了将大众文化非文化性这一论断放置于当代中国语境的合法性,对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文化认同危机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2.
该文是阿多尔诺于1963年撰写的再论文化工业的重要文章。他指出,为了避免"大众文化"的通常诠释,必须用"文化工业"代替"大众文化"概念。大众文化,即文化工业并不是从大众自身中自发成长起来的、服务于大众的通俗文化,也不是大众艺术的当代形态;而是为大众消费量身定制的、并在很大程度上规定着消费本身的文化工业产品,是技术化、标准化、商品化的娱乐工业体系,具有重复性、齐一性、欺骗性、辩护性、强制性等特征。尽管它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填充人们的生活,但本质上是为了经济利益(即利润)而人为地制造出来的。因此,它试图通过人为刺激的虚假消费满足给人们带来虚假幸福,但最终成为一种消除了人的反叛意识、维护现存社会秩序的意识形态,从而阻碍了个性的形成发展和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33.
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通过对资本主义工业社会的批判,揭露了所谓富裕的资本主义社会实际上是一个"病态社会",存在着"单向性"、"攻击性"等综合病症,极大地压抑了人性,使人成为工具,从而披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摧残,揭示了其邪恶本质。法兰克福学派社会批判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4.
作为Mass Culture(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大众文化)的替代性语词,主要由阿多诺发明的Culture Industry,是一个说明Mass Culture工业化生产机制并揭示其文化统治实质的批判性概念.该术语在改革开放初传入中国并译作"文化工业",其批判性意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曾一度高扬.但随着学术与实践因素的双重解构,"文化工业"逐渐被作为新经济概念的"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ies)所替代.这一概念演绎,固然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但文化批判意识的日益弱化,乃至缺失,客观上助长了文化产业领域中急功近利、一哄而上的"大跃进"局面.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需要重新确立文化批判的基础性位置,建立中国的文化批判理论,形成宽容风气.  相似文献   
35.
现代性不是完满性,它当然可以批判。但现代性批判并不天然正确,它有其无法逃匿的限度。鉴此,本文将质疑卢卡奇和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工业文明中的生产、消费和所谓文化工业的一些批判,认为这些流传久远、几被视为楷模的现代性批判在逻辑完备性与现实合理性等方面均有明显欠缺。卢卡奇所谓"可计算性和合理化原则"的生产卢卡奇对现代工业生产批判激烈,但他剑锋所指,却伤害了科技进步条件下所必然要求的劳动组织原则,比  相似文献   
36.
文化工业趋势下青少年流行文化解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法兰克福学派"文化工业"的研究范式为我们观察当今中国青少年流行文化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但是.我们必须超越它"意识形态"视角的单一性,精英主义的姿态和乌托邦式的文化理想.从"生存论"的视角揭示文化工业、流行文化的现代内涵.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的主要形式,是"后喻文化"时代的文化表达方式.与社会转型一同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以一种不同于成年人的态度,用"流行文化"表达自己的文化诉求.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只用"问题"的眼光来看待它.而是要理解它在现代社会的生存论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7.
在文化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接受美学扬弃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实现从自律论美学传统向交往论美学范式的转换位移,其不仅在艺术传播学层面上超越了传者中心和受众本位的片面主体性,而且在美学向度上跨越精英主义历史传统与平民主义现实精神的二元对立,初步建构了主体间性的审美交往本位观.  相似文献   
38.
化工业理论并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因其强烈的批判性和否定性非常适合用于研究新的市场环境下的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研究方向,国内已有众多学者给出精心独到的分析和见解。本文将从文献综述的角度对这一视阈下的理论分野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生产和接受两个角度辨析出转型期的中国电影产业如何在困境中发展自身。  相似文献   
39.
《超级女声》作为一档难以界定的纪实性节目或曰真实电视节目,其成功有其必然性。但是,从对节目的研究中发现对其进行的文化定义之矛盾点,即从电视文化的角度上来看,《超级女声》是否仅仅是文化工业大批量复制、不可再生产的产物?还是其中也存在着可写文本的多义性和再生产性?  相似文献   
40.
中国电影1949年以来发展历程十分曲折,起起伏伏,年产量有高峰期的148部(1994年),也有低谷时的不到10部(文革期间)。但中国百姓对电影的热情从来就没有丧失过。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电影在进口影片,主要是好莱坞大片的冲击下,突然变得没人搭理了,产量稳定萎缩。1998年,加上尚未完成的影片,中国大陆只生产了37部电影。中国电影怎么了?于是针对现状,产生了两种观点:一是进口大片展开竞争,拉回观众,做到“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二是与国外、港台合作,拍出有国际影响的影片,振兴中国电影。我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