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24篇
  免费   337篇
  国内免费   40篇
管理学   1829篇
劳动科学   71篇
民族学   337篇
人才学   164篇
人口学   183篇
丛书文集   2699篇
理论方法论   502篇
综合类   4844篇
社会学   731篇
统计学   941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300篇
  2022年   271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247篇
  2018年   121篇
  2017年   213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400篇
  2014年   916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855篇
  2011年   809篇
  2010年   892篇
  2009年   831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11篇
  2005年   574篇
  2004年   449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286篇
  2001年   27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20世纪90年代,日本对外经济政策经历了两个方面的模式转变:第一,在贸易摩擦的应对和处理方面,摆脱了以往重视双边磋商和达成妥协的作法,转向通过多边框架以法律途径解决争端的轨道;第二,在贸易与投资自由化的促进方面,从多边主义转向了区域主义和双边主义。本文主要探讨导致这一模式转变的原因、模式转变过程中的促进势力和抵制势力以及抵制势力被克服的政策形成过程、两个模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以及模式转变的稳定性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和展望日本今后的对外经济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112.
《社科纵横》2019,(1):119-123
区域主义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著名女作家玛丽·奥斯汀的核心思想,是她生态观、文学观和文化观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涵包括:人与自然之间应遵循相互顺应的模式,个人理应顺应自然环境而生,同时能动地改变着所生活的地方;文学是区域性的,真正的区域写作在于挖掘和呈现地方的意义,区域文学的集合便构成了民族文学;正如区域文学是构建民族文学的基础,区域文化也是民族文化赖以生存的基石,不存在均质的民族文化,只有丰富多样的区域文化,区域性即民族性。深入理解奥斯汀的区域主义,把握其在奥斯汀作品中的实现手法,对我们协调人与环境的关系、探索区域写作手法、构建民族文学与文化,以及应对现代主义的弊端和问题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3.
肖伟胜 《唐都学刊》2004,20(4):73-78
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看 ,张新泉的诗歌集中地体现了滋养他的巴蜀文化的精神特质 ,即在坚守边缘化的写作立场上创造出充满巴蜀传统感伤和温情的“新现实主义”诗篇 ,从而形成了文火般美丽而刚强的艺术风格和幽默隽永与新颖别致的诗风。这些特征一方面凸现出巴蜀文化“重实际 ,黜玄想”的价值取向 ,另一方面又与川人面对矛盾的一贯策略相对应。  相似文献   
114.
都市型工业是现代大都市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市都市工业在解决城市人口就业方面发挥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因为发展滞后以及各种新兴产业的兴起,其角色正在被弱化。本文利用2004年、2008年北京市经济普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企业产品附加值低、缺乏规模经济效应、布局分散难以形成聚集经济效应等是北京都市型工业目前面临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政府应从加强规划引导、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园区建设步伐来促进北京市都市工业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5.
科学发展观是根据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在邓小平、江泽民生产力理论基础上的第三次重大发展,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发展观认为:应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第一要务,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生产力是为了人民,也必须依靠人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都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资源和环境是生产力组合和发展的最直接最现实的因素,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注意处理好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生产力要素应合理流动,要跨区域进行生产力要素配置,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二者相辅相成,更能增强综合国力;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活力,加快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6.
论区域经济集群——经济全球化之下的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之下的产业发展模式,已经在全球不同经济类型的国家出现并得到了程度不一的发展,但是,产业集群理论无法全面解释和指导一定范围内的区域经济发展.因此,本文提出了区域经济集群的概念,并对其范畴作了比较具体的分析,使产业集群理论在外延和内涵上得到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成为能够比较全面解释和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7.
许尔君 《城市》2011,(2):9-13
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全球性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的爆发,许多国际机构、政府组织和学术界相继开展了不同尺度区域承载力的研究,既包括对土地、水、矿产等单一要素承载力的评价,又包括对资源复合系统、生态环境系统、区域系统承载力的评估。当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总量为6.22亿人,城镇化率达到46.6%;  相似文献   
118.
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发挥后发优势,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工业化的战略选择。由于各地区发展程度相差很大,原有工业基础、产业聚集度、技术和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同步发展,必须采取不同的模式。为此,我国各地区需要在国家信息化的战略指导下,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区域突破战略和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19.
文章对如何选择区域重点旅游发展轴与重点旅游发展节点进行了分析,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中的旅游"点-轴系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文章把长江三角洲区域旅游发展轴线分为一级、二级、三级旅游发展轴线,其中一级旅游发展轴线有沿长江旅游发展轴线、沪宁旅游发展轴线、沪杭旅游发展轴线、杭甬旅游发展轴线、沿海旅游发展轴线、古运河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二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杭旅游发展轴线、宁启旅游发展轴线、苏嘉杭旅游发展轴线等3条;三级旅游发展轴线有宁溧高旅游发展轴线、澄锡宜旅游发展轴线、杭黄旅游发展轴线、杭富建旅游发展轴线、上新旅游发展轴线、绍诸旅游发展轴线等6条.  相似文献   
120.
专业是社会需求与高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的纽带和桥梁,针对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进行合理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高职院校应以适应社会需求等原则作为专业设置的依据,保证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形成有效契合,以此对我国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