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90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150篇
管理学   2301篇
劳动科学   93篇
民族学   1289篇
人才学   489篇
人口学   58篇
丛书文集   7833篇
理论方法论   1463篇
综合类   12347篇
社会学   1949篇
统计学   316篇
  2024年   124篇
  2023年   522篇
  2022年   507篇
  2021年   554篇
  2020年   433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199篇
  2017年   347篇
  2016年   522篇
  2015年   725篇
  2014年   1750篇
  2013年   1422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2134篇
  2010年   1953篇
  2009年   2030篇
  2008年   2712篇
  2007年   1896篇
  2006年   1430篇
  2005年   1330篇
  2004年   1056篇
  2003年   889篇
  2002年   924篇
  2001年   881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15篇
  1997年   136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自唐宋以来,回族先民就以商人的角色不断活跃在西北地区商业舞台上的重要地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西北内陆的不断拓展,以羊毛为主体的西北地区的畜牧业产品不断大量出口,回族商人更成为了举足轻重的经商大军,在西北近代羊毛出口贸易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以比较制度分析(HCIA)理论,认为回族社会宗教文化的信仰基础所导致的回族商人的行为策略,是回族商人在近代西北羊毛贸易执牛耳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962.
周泓 《民族学刊》2017,8(5):21-34, 102-104
社会文化生成与历史生成相互促生.文化生成主要在于文化接触、交往交融而形成复合文化.社会生成,主要指不同形态社会力量(生产方式、主体等)碰撞交流,形成新的社会特质.历史生成,因历史过程、历史事件尤其朝代更替或政权变更,使主体及其文化迁移或滞留,而产生新的社会主体或结构.即历史生成实质涵括或促动社会文化生成.同时,社会与文化生成积淀或敦促历史生成.族属、信仰之转换、转向通常基于文化、社会和历史的生成.即历史生成往往基于社会文化生成.自古代经中世纪至近代,西域文化不断东渐中土,与南北方汉文化交融生成,逐步成为现今汉文化的重要构成.此亦历史生成之内容.  相似文献   
963.
张秦冀  林科 《民族学刊》2017,8(4):90-93
"文化研究"自20世纪上半叶诞生起以来,特别注重对工业社会中的文学与文化现象进行批评,但少有学者在文献研究中使用其开放的研究策略.汤洪在《屈辞域外地名与外来文化》一书中将"文化研究"的跨学科、文化广义化、经验与实践并重等研究策略引入到他对楚辞的文献考证中,使得传统单纯依靠小学方法的楚辞研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这种研究路径不仅对楚辞研究是一种视野的拓展,还在相当大程度上再现了先秦的人文风潮与历史语境,对先秦历史学与先秦地理学研究也大有启迪.  相似文献   
964.
黄栋法 《船山学刊》2009,(2):197-199
秦朝采用郡县制是其政治制度客观限定的结果。是为了加强对六国故地及边远地区的政治控制,是受秦始皇及其他政治家个人原因的制约。秦国秦朝郡县制奠定了中国地方政治行政体系的基础.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的基本框架,而郡县制支撑的国家民族统一的思想一直深深地影响着后世。  相似文献   
965.
江苏立宪派是清末立宪运动的中坚力量,他们在辛亥革命前追求立宪,主观上反对革命;辛亥革命期间,控制革命并促进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在"二次革命"时背离革命,加速了"二次革命"的彻底失败.江苏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前追求立宪的政治活动,加速了我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但在辛亥革命后支持袁世凯则埋下了帝制复辟的隐患.  相似文献   
966.
清代前期甘肃的农业开发及其历史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末清初,经过长期的战争破坏,甘肃地广旷人稀,满目疮痰,农业经济极度萧条。随着中央政权的巩固以及镇压了西北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发动的叛乱分裂活动,使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社会出现了安定的统一局面。在此基础上,统治者劝农桑、修水利、兴屯田、薄赋税,使甘肃的农业经济在清代前期得到了巨大开发。文章拟对这一开发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对我们今天西部大开发的历史启迪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67.
佘年 《船山学刊》2009,(3):225-226
《衡阳历史文化丛书》是研究衡阳历史的第一部“通史”,其选题凸显地方人文特色,史料翔实,记述系统,以史为毒,以事述史,史论结合,系统展现了衡阳历史的“全景式”画卷。  相似文献   
968.
郑维宽 《兰州学刊》2009,(4):223-226
唐后期,为了控驭广西西南部的非汉民族,在广西境内首次设立高层政区岭南西道,道治位于邕州,但历时短暂。从北宋到明代,在以民族因素为主导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广西的政治中心长期位于桂林。清代中前期,民族因素对广西地缘政治的影响削弱,桂林作为省会只是历史惯性的作用。清后期爆发的边疆危机,成为广西地缘政治变动的新因素,广西省会由桂林迁往南宁成为历史发展的妊然趋势。  相似文献   
969.
文章比较并分析了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概念、研究角度、历史起点、历史地位、基本内涵等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和阐述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相似文献   
970.
7至9世纪间,随着吐蕃王朝的强盛与扩张,其疆域迅速扩大,尤其是安史乱后到吐蕃王朝灭亡期间,在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形成了一些吐蕃王朝的占领区,当地居民遂成为吐蕃王朝所管辖的人口,同时,吐蕃还从唐境虏掠大批人口充实其占领区。这些因素使吐蕃王朝人口激增,成为藏族历史上占有人口最多的时期。保守估计,有唐一代仅吐蕃新占领区的人口峰值就接近300万。吐蕃所控人口的变化与分布,对当地的民族成分构成及分布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