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72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38篇
社会学   22篇
统计学   10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13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01.
202.
“全球本土化”是在世界风险社会背景下解决全球治理危机的新出路。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脱钩趋势,似乎在埋葬全球化,各国“有组织地不负责任”,反映了全球治理的不足与缺位,世界风险社会正呼唤新的治理秩序。“全球本土化”作为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治理新模式,意味着在全球治理缺位和全球性挑战蔓延的双重背景下,每个国家、每个地区都可以结合本土化治理体系,进行全球治理危机的应对。在以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中国有望率先通过乡村的全面振兴、发挥乡村本土化优势,开创出具有中国式现代化特征的全球本土化新实践,以“有组织地负起责任”,为各国应对全球治理危机开拓出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3.
上海要全面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五大中心"、强化"四大功能"这个切入口,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深入落实"三大任务、一大平台"和优化城市发展格局为抓手,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为动力,锻长板,补短板,抢机遇,求突破.  相似文献   
204.
肖宇  田侃 《江淮论坛》2022,(2):15-25
双循环战略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全球经济战略进入了新的阶段。文章在基于经济史料基础上,利用文献梳理法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全球经济战略的演变路径和阶段性特征。研究发现,1978年以前,是以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主的调剂余缺时代;自改革开放开始,中国依托生产要素成本优势切入全球分工;从90年代初期到成功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依托加工出口逐渐成为世界工厂,但受技术和资本制约,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状态明显;2014年之后,为了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国通过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渐走上了引领全球化进程的新时代。在分析经济全球化历程和本质之后,文章认为新发展格局的提出,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新阶段中国的必然选择和客观需要。成功实施双循环战略,需要我们持续不断对外扩大开放,继续加强对内改革力度,不断做大贸易的朋友圈,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205.
通过对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我国出口贸易产生的影响,进一步验证"波特假说"在中国近几年是否成立.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出口贸易短期内具有负面影响,但由于创新效率的存在,当环境规制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会由抑制效应转变为促进效应,即适当的环境规制会降低我国的产品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出口竞争力,促进出口贸易.实证结果验证了中国是存在"波特假说"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要积极推动贸易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避免成为"污染避难所",支持环保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等对策建议,旨在推动我国绿色发展与出口贸易的共赢.  相似文献   
206.
畅通农业"双循环"系统的现实逻辑与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双循环"战略离不开农业的参与.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起点和基础,我国农业面临自然资源不足、增产能力有限、供求结构错位等现实问题,必须统筹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循环,才能实现农业发展目标.有效的农业"双循环",应是包含产品、资金、技术三个方面循环的多层次系统,我国农业"双循环"的发展目标应是"内循环以保障粮食安全为主,外循环以改善食物供给为主,内外联动相互促进".结合我国农业现状,要构建契合国家新发展格局的农业"双循环"系统,应着重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切实保护好国内耕地资源、适度调整国内农业生产结构、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建立现代化粮食收储体系、优化农产品进出口结构、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  相似文献   
207.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是"一带一路"倡议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当前,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双方凝聚合作共识、描绘合作蓝图.鉴于拉美智库在国家外交战略中的特殊作用和影响力,笔者力图以拉美智库为分析主体,动态分析拉美国家对"一带一路"的认知和互动,重点分析中拉共建"一带一路"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一带一路"已成为拉美智库中国研究的重要内容,但部分国家对该倡议仍存疑虑.拉美智库的"一带一路"研究还存在研究人员集中、研究领域狭窄等问题.为推动中拉共建"一带一路"进一步发展,双方均需努力.特别重要的是,中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赋予了中拉共建"一带一路"新内容,成为积极打造中拉命运共同体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8.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基于应对逆全球化趋势、新冠肺炎疫情、经济发展转型的现实逻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要明确"双循环"一个要义,打通供需两个端口,耦合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三个链条,循环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四大要素,练好新理念、新科技、新经济、新基建、新机制五大内功;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将为破解中国经济发展新困境提供新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发展指明新方向,为世界新一轮经济复苏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209.
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来,"双循环"成为热议问题.研究认为:(1)中美摩擦叠加疫情全球蔓延使得中国经贸发展遭遇到"四重困境"即对等反制、疫情冲击、信任缺失和政治摩擦等困境,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突破"四重困境"的新时代策略.(2)我国国内有效需求相对有限决定着更需要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真正互促式发展;国内一些产品无效供给、另一些高端产品有效供给不足,决定着疫情下我国需要积极拓展有效市场需求和有效产品供给.(3)坚持要素市场化配置,优化营商环境,以做大做强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发展的市场交集.(4)需要采取多维政策举措(如打造双循环海外枢纽、支持中心城市辐射、实施区域梯度互补战略等)协调推进全面开放,加快形成一个要素市场化配置、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和竞争有序统一的大市场,进而支撑起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10.
随着世界经济下行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性蔓延,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增加.理论逻辑和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强调联动循环、主动循环和动态循环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大势所趋,更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本质上看,新格局的形成关键在于构建双循环的内生动力,培育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具体而言,就是要以国家战略为依托,利用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多层级消费市场和统一大市场等优势,铸就双循环内生市场动力;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以制造业服务化为竞争新优势,以数字经济为新契机,打造双循环的产业支撑作用;改善营商环境,培育双循环的企业主体地位,形成供给更高质量、内需更具活力的高水平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