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15篇 |
免费 | 116篇 |
国内免费 | 45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84篇 |
劳动科学 | 21篇 |
民族学 | 174篇 |
人才学 | 245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568篇 |
理论方法论 | 481篇 |
综合类 | 3463篇 |
社会学 | 748篇 |
统计学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0篇 |
2023年 | 45篇 |
2022年 | 65篇 |
2021年 | 70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23篇 |
2017年 | 42篇 |
2016年 | 112篇 |
2015年 | 136篇 |
2014年 | 380篇 |
2013年 | 389篇 |
2012年 | 470篇 |
2011年 | 435篇 |
2010年 | 563篇 |
2009年 | 530篇 |
2008年 | 1486篇 |
2007年 | 469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330篇 |
2004年 | 263篇 |
2003年 | 246篇 |
2002年 | 235篇 |
2001年 | 197篇 |
2000年 | 159篇 |
1999年 | 107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41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30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8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2.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城市书写及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的多重空间对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作为故事场景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展示和城市地标聚焦,到政治斗争、权力象征、人才选拔和节日狂欢等都市政治文化的书写,再到发迹变泰的平民梦想、两性相悦的市井传奇、司法公正的内在渴望所构成的市民日常生活描绘,古代小说的城市书写展示了远比地理空间丰富得多的政治文化表征和日常生活内涵。这些城市书写塑造了鲜明而各具特征的城市意象,同时这些意象又成为城市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文化想象,并使生活于同一城市的市民获得共同的文化认同和立场。 相似文献
53.
中国农村教育史的研究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但是作为历史经验,中国古代农村教育史研究仍对现代农村教育改革,乃至中国整个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20多年来,农村教育史的研究逐渐受到了教育学界和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分"古代农村教育"、"近代农村教育"、"私塾、私学与农村教育"等专题进行述评.其中难免挂一漏万,敬请专家指正. 相似文献
54.
近几十年来,有人认为,中国历史上的生态环境早就已经恶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事实上,我国越来越严重的环境系统问题,主要是近百年间、尤其是工业化以来的事件。在历史时期,我国的环境系统包括气候环境、水环境、植被环境、土壤环境等方面,直至清末以前,并没有出现完全恶化的状况,更没有出现整体恶化的状况。中国古代史上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部分地区或个别环境要素方面出现了暂时的局部恶化或退化的现象,但整体上仍在正常的范围内变化或波动;气候环境的总体状况及其变化也大致如此。 相似文献
55.
李白和白居易对日本古代和歌与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知国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90-93,104
李白与白居易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伟大诗人,他们光辉灿烂的伟大诗篇不仅在一代代的中华民族的子孙中流传下来,鼓舞和激励着汉民族的子孙后代,还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李白与白居易的伟大诗篇给日本的古典和歌与古典文学赋予了汉文化的底蕴,从而论证先进高度的文明向原始低级的文明传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6.
中国历史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的不同阶段,以阶级分析的观点来看,不能一概否认民主在剥削制度下的存在性,恰恰是由于民主在一定范围内专属于统治阶级,因此随着中国政治制度的变迁,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基本作为基本要义的民主是伴随着统治阶级的更替而改变和发展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民主也是近代在追求理想社会制度中不断得到完善发展的。 相似文献
57.
在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中国文化中,法律制度文化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法律制度的发展在各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和制约下,历经嬗变。同时,法律制度的发展在思想和理论基础上,以儒家学说为指导,在内容上以刑法为主体,又形成了以君主意志为转移,司法与行政合一的法律表现形式等鲜明特征。 相似文献
58.
中国古代制定有大量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规定,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其中,"天人合一"、"仁民爱物"、"寡欲节用"为其内在的生态伦理基础。对其进行挖掘梳理,有助于解决现代环境法治自身理念上所存在的困境。当代中国环境法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长期割裂法律与生态伦理的内在联系。结合传统生态伦理观,可以从环境立法、执法、守法等层面对我国的环境法治提出完善。 相似文献
59.
以史为鉴,为实现主观意图和政治目的而制定的语言文字规范法缺乏生命力,容易被历史淘汰.语言文字规范法的有效实施在于:立法上,尊重客观规律,服务大众利益;宣传上,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形式多样化,尽可能让全体民众参与进来;执行上,适当加大执行强度,营造一个有利于“良法”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环境. 相似文献
60.
“乐”(music)是中国古代唯一真正获得“理论化”待遇的艺术,这一点已被很多论者精确认知。在流传下来的文本中,有关诗学的简论总是从“乐论”(musical theory)套用其整体框架和几乎全部的术语;绘画和雕刻只留下一些涵义模糊的逸事、奇闻;建筑只沦落为房屋和功能的总称; 相似文献